文/李君
修佛,需要开悟。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开悟的楞严一说,可见《楞严经》对学佛之人的重要。
著名诵经人李罕表示,经过19个月的努力,《楞严经》终于录制完毕,不久后将面世于众。《楞严经》是学佛的基础,李罕录得格外用心,先后3次重录,每一次的自我推翻如同涅槃重生。
每次录音前,李罕都要做充分细致的前期工作。

《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共10卷。它是佛教重要经典,是修行大全,也是破魔宝典。
末法时期的种种乱相,佛在《楞严经》中几乎都说到,且讲得十分透彻,指出各种对治之方。于是佛教界有这样的说法:只要《楞严经》住世,则正法得住世间,佛子修行有所依持,邪魔不能得逞。
什么叫正法住世?妙祥法师在2004年12月为宝林寺尼众开示时说,正法住世代表了成就,成就就是住世,有了《楞严经》我们就能成就,没有《楞严经》就不能成就,正法住世代表了我们有成就的因缘,这个因缘特别殊胜。
自古以来,因《楞严经》开悟的祖师大德很多,有的在读诵经时开悟,有的在禅观中开悟,有的在开悟后印心,有的因本经在念佛中开悟,有的因本经在劳作中开悟
什么是开悟?李罕说,开悟就是成就,就是当下成就。《楞严经》讲述的是人类的困惑。对人生的所有问题,经中都解答。
他问记者,如果你在沙漠里,两天没喝水,然后突然看到一杯水,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如果之后连续喝了9杯水,再看到第10杯水的时候,你的感受还会和看到第一杯水时一样吗?
肯定不一样。看到第一杯水时你很激动,因为解渴救命。但喝完了9杯水,你内心对水的需求已经不强烈了。水没变,变的是你对水的欲求。
他提示记者,世界的变化是唯心所现。事物并没有变化,变的只是人的内心,这就是《楞严经》所传达的真理。如果能明白这个道理,自然能明心见性,进而开悟。
《楞严经》,是学佛的基础。李罕说,他对《楞严经》的录制格外用心,用的是最高标准。
李罕使用的《楞严经》出自乾隆版《大藏经》,由团队校经人员提供。校经人员包括学者和高僧,保证了专业性。
经文到了李罕手里,断句标点和生僻字、多音字,已经有了标注。但李罕并不是拿着材料直接进棚录音,而是在录制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他到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买了一本《楞严经》的古今白话文版,一字一句地理解,遇到疑惑还会请教专家学者。
我平时太忙了。这些工作往往都是在飞机上、火车上或者深夜在家做的。李罕说。
李罕告诉记者,从2014年5月做前期准备到2015年12月《楞严经》录制完毕,这部经他前后录了4遍,每一次对自我的推翻,如同涅槃重生。
如何做到熟练诵读、领悟《楞严经》?跟读是最好的方式。
李罕举例说,这就像大家唱流行歌曲,如果拿着曲词让一个非专业人士唱,他十有八九唱不好;但如果让他听上个五六遍,大家基本都能跟着唱下来。
诵经是一样的道理。李罕说,为此,他决心做佛经音频诵读的新标准,让大家听到高品质的佛经音频诵读并可以跟读,以理解佛陀的教诲。
但李罕没有急于让这部录音作品和信众见面。他是想等佛教中的另一部经典《法华经》录制完成后,一起接受人们的检验。
人生如果能看一遍《楞严经》,你就没有白活。
--妙祥法师
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地说尽了。
--妙峰法师
现时代,如果你想让修行尽快进入轨道,少走弯路,不受人蛊惑、不落入偏执当中,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先深入地研习《楞严》。
--虚云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