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大柱,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20 09:52:10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净行品》偈颂,来看第六十愿:

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

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

这一愿的大意是:

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看见大柱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舍离我执、我见、我慢等烦恼,修慈悲忍辱,令内心调柔堪忍,远离忿诤,心得安稳,入无诤三昧。

若见大柱:

大柱,柱子有荷重的功用,房舍离不开柱子的支撑。在晋译六十华严中,大柱的梵语,被译为大树。从下文一路次第见到丛林、高山等来看,这里如果理解成大树,似乎更为恰当。但不论是看见大树还是大柱,菩萨都应当善用其心,巧发善愿。

离我诤心:

离,舍离、去掉义。我,指凡夫众生所执着的自我。诤,有争论、争讼、争夺等义。

《华严经疏》解释此愿时说:此愿离我能之诤,忿恨何由而生。这是说,人因为有能力,所以会生起我执、我慢的心。由此执见,而起诤心。如果离开了我慢诤心,忿恨烦恼又从何而生呢?

由此可知,有我执对待,就会有诤心,有斗诤就有生死,无诤心才能证入涅槃。所以,息灭诤心,才能入无诤门。六祖偈曰:诤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

《四分律》说,不忍辱的人有五种过失:一凶恶不忍,二后生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声流布,五死堕恶道。了解了这些过患,我们就要培养自己的忍辱力,远离斗诤。

无有忿恨:

忿即忿怒,恨即怨恨,这是随烦恼中的两种烦恼。忿恨,即指内心的怨恨、瞋恚。忿恨烦恼增长,炽盛不息,便会产生报复的恶念,继而付诸行动,去造作各种恶业。

忿恨有种种过患,例如焚烧慈心,破坏容貌的庄严,被怨家对头耻笑,令亲朋好友惭愧蒙羞等。因此,《华严经》中说:凡愚邪智不正解,常怀忿恨多诤讼,贪求境界无足期,我应令彼除三毒。

《杂宝藏经》有偈颂:

得胜增长怨,

负则益忧苦,

不诤胜负者,

其乐最第一。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