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僧伽蓝,当愿众生,演说种种,无乖诤法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19 10:19:47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2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昨天我们学习了菩萨正式舍俗出家时所发的愿,今天一起来学习下一愿:

入僧伽蓝 当愿众生

演说种种 无乖诤法

此愿与第十四愿和十五愿都是讲的出家的前方便,即进入寺院、拜见师父和求请出家。

此偈的大意是说:

当发心出家的菩萨来到僧伽蓝的时候,应当这样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发心在佛的正法中出家,常随佛学,六和共住,弘演佛法,永离乖诤。

入僧伽蓝:

入是进入。梵语僧伽略称僧,华言的意思是众,也称和合众。根据《四分律名义标释》所说,四位以及四位以上的比丘或比丘尼,才称为僧。梵语蓝,华言园,僧伽蓝,即众园。园圃是生长花果、树木的地方,而众园则是佛弟子培植道芽、结出圣果、弘演佛法的处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寺院。

演说种种:

演说,有阐述、宣说的意思,常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我们熟悉的《普贤行愿品》里面就有这个词: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种种:《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讲道,因为僧众的根性不同,所以佛所说的法也随之有别。比如,面对声闻根机的人,佛就说声闻法;对着菩萨根机的人,就说菩萨法;乃至面对一切众生,佛都能给予相应的法,因此说种种。

无乖诤法:

乖,有背离、差别、不同等义。诤,通于争,意思是争夺、争论、争讼等。乖诤,指由贪嗔痴三毒烦恼而引发的种种斗诤。在僧团中,僧众和合共住,顺佛所教,共同修习清净的无为法,由此彰显没有乖诤的义。

此外,从义理上观察佛法,可分为诤法与无诤法。佛典中的方便说、分别说,属于可诤法,因为众生根性不同、理解不同,由此可能引起争论。而般若法门的核心义理,却是善于灭除戏论的无诤法。

僧是和合的意思,和合有二义:

一、理和:大众共修,同证觉悟之理。

二、事和:也叫六和敬。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六和敬是指在僧团生活中,僧众由内而外共同恪守的六项原则。

(一)身和共住:指身业和合无违。大众和乐共处,共行上殿、诵经、礼佛、坐禅等法事,令善业功德不断增长。

(二)口和无诤:指言语不起争论。大众共住,言语要柔和,态度应谦下,用智慧管理情绪,不随便发脾气。还应当做到不说是非,不传是非,维护口业的清净。

口业难护,律中佛告出家众,应当实行三个展转,即展转相谏、展转相教、展转忏悔。也就是说,僧众之间,学问上有不懂的地方要互相指导;看到对方有过失,要真诚地谏劝;自己犯了过错,要坦诚地发露忏悔。大众之间互相提携,才能共同进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以智慧为心,以慈悲为怀。遇到逆境时,当下要能看破、放下,不随烦恼造作恶法。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