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学戒时,当愿众生,善学于戒,不作众恶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19 09:49:14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2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第二十三愿:

受学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

这首偈的大意是:

菩萨在受戒、学戒的时候都要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次第受戒、继而善学于戒,进修善法,增长善根。同时不再造作恶法,若有所犯,能及时发露忏悔,消除恶业,令戒根清净。

受学戒时:

受戒:我们常说的出家指剃度落发,实际这只是现了出家的相,称为形同沙弥、沙弥尼。受了沙弥、沙弥尼十戒,才拥有出家人的戒体,也就是说才算真正出家,称为法同沙弥、沙弥尼。此处的受戒,指在家菩萨出家得受十戒。《萨遮尼揵经》云:如来功德之身,以受戒为本,以持戒为始。

学戒:受戒后应当顺受防护戒体,也就是要清净持戒。想要坚持净戒,须从学戒开始。通过学戒,熟悉开遮持犯,方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行事,应止则止,应作则作。

《戒经》中说:戒如海无涯,如宝求无厌。这是告诉我们戒德深广无边,如果佛弟子能够好好地学戒持戒,就能获得戒海中出生的众宝。

为什么用大海作比喻呢?因为大海能出生众宝,为世人所爱重,求者没有厌足。戒海亦如是,不但清澄,且能兼生三十七道品,为三乘道人所重,常行志求,无时暂息。

善学于戒:

善学,就是有智慧地学戒、持戒。《梵网菩萨戒义疏》云:受者领纳不拒,持者操执不忘,善学者力行其事。闻而不受,则听不关心。受而不持,则已领还失。持而不诵,则守愚不谙其详。诵而不学,则空言终何所益!

学戒和持戒,实际都没有离开我们的这颗心。理和行达到一如,这样的顺理而修方称为善学。因此,受戒、学戒,都离不开善用其心。

《华严经》中有偈颂,与大家共勉:

戒是无上菩提本,

应当具足持净戒。

若能坚持于禁戒,

则是如来所赞叹。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