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的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18 11:52:47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2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今天我们来学习菩萨澡漱盥洗时所发的最后一愿,总偈颂的第四十六:

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

这一愿的大意是:

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用水洗脸时就会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洗净色身的不净污垢,也能除去内心的秽恶烦恼,恢复本具的清净本性,永无垢染。

以水洗面:

洗面,即洗脸。《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中说,面是身体之首,是最先与人相见的部位。既然先见人,也必定会先见佛。因此需要天天清洗干净,以便礼佛诵经,不失恭敬。

得净法门:

净是清净。法门,法是指佛所说的教法。佛陀宣说种种妙法,大开解脱之门,普令一切有情,都能出离生死苦趣,进入解脱清净之地。

唐朝的黄檗禅师在《传心法要》中说,佛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以便使不同根机的众生从适合自己的法门而入,除烦恼,了生死。八万四千是形容非常多,可解释为无量无边。可见,佛的教法无限,如大海般深广浩瀚,不可测量。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丰富浩瀚的佛法,在学佛求解脱的道路上,我们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它的极致呢?上慈下舟老法师说:佛法如旃檀木,片片皆香。可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根性和爱好,一生只读一部经,读到入心;一生只念一尊佛,念到一念佛心一念佛,念念佛心念念佛。法门无高下,对机则受用。让我们发起为利有情愿成佛的愿,坚持不懈,学修并进,以真实的学修功德,自利利他,报答四恩!

《华严经》有偈:

如来无垢庄严身,

增长众生清净心,

安住慈悲喜舍中,

是名庄严净法门。

永无垢染:

垢染,就是污染烦恼,归纳起来无非是贪、嗔、痴三毒等。永无垢染,即清净解脱。

我们在选定法门并听闻佛法后,一定要实际践行佛的教,信解行证,次第深入,身体力行。

佛在世时有位周利槃陀伽尊者,这位尊者刚出家时非常愚钝,一首偈颂也背不下来。世尊就教他:边扫地边念扫尘除垢。就这样,他天天扫地,边扫边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扫除灰土瓦石,地就干净了,如果扫除内心的尘垢,不就可以获得清净了吗?地是用扫帚来扫净的,烦恼用什么扫呢?得用智慧呀!由此,他开悟证得了阿罗汉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都离不开善用其心。一切往道上来会,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转为解脱成佛的资粮。学习佛法贵在实行,一个法门坚持不懈地去修,终会成功。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净行品》第五部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次第有七愿,即: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从晨起的刷牙开始,无论是入厕洗净,还是洗手洗脸,虽然都是在做些日常琐事,但菩萨绝不会在这些小事上忘失正念。每做一事,菩萨都会发起当愿众生的善愿,由事入理,处处善用其心。如果我们也能学习菩萨巧发善愿,自然可以获得一切胜妙功德。

可谓:

事小不离善用心,

点点滴滴是真功。

菩提愿心遍时处,

垢染转为清净心。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四十九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