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此人回向得究竟,心常清净离众毒。
《华严经》
这首偈颂主要是告诉我们,如何立身处事,如何修行办道。
我们念佛、拜佛,不一定只为自己求功德、求平安、求利益。如果凡事都把自己摆在前面,才做了一点好事,就想马上获得回报,一点奉献服务,就希求得到奖励,这样的贪求,反而增长得失的心理,让自己患得患失。
我只希望别人离苦,别人都不苦了,众生都得度了,自己也就不苦了;由于度人的愿行,自己必然也能得度。
一般的人都是自私、执著,无视于别人的苦难,不把别人的生死当作生死。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漠视他人的苦难,自己又怎么能解脱呢?所以慈航法师说「若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有了这样的发心,就是菩萨的精神。
学佛的人,可以不为自己求安乐,而能为众生谋求福祉,这叫做回向。什么是回向?就是「回自向他」。比方,我自己有饭吃,也希望别人有饭吃;我发财了,也希望别人发财。「回事向理」,虽然我只吃了一块面包,不过我祝福天下的人都有面包吃;我得到一块钱,我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得到财富。在事相上,虽然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回事向理的心很大。即使一点小小的功德,都可以把它扩大开来,让这个功德「回小向大」无限延伸、扩大。
「回向」在佛教里,是很方便的修持法门,如诵经以后要回向,参禅以后要回向,念佛以后要回向,做善事以后要回向,所谓回向者,就是祝福、加持一切众生的意思。如果你能常常回向,凡事为人著想,凡事朝大处想,朝好处想,内心清净,就能远离一切众恶。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日刊于《人间福报》
原文标题:远离众恶
摘自:《星云说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