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对我们凡夫来讲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一个人很有个性就代表这个人有强烈的我执。我们修行人讲到无我,其实就是要把这个东西消融掉。那我们与个性相反的就是什么叫共性,那一切法的共性是什么?是佛性,是法性,是空性。
你看佛菩萨有个性吗?没有。圣人完全证入了佛性、法性、空性。菩萨为了要度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呢?菩萨就现何身而为说法。可以现男生,可以现女生,无所不变,又哪里有什么个性呢?
我们学过性空的人就会知道,万法都是由因缘而生,也就是说我们世间所有存在的结果都是众缘和合而生,并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独立的个体,这个是不存在的。万事万物,有缘起性其实就是性空性。虽然说这个相的缘起,有不同的万法,各有差别。这个差别我们不妨说各有特性,但这一切特性都是无常的。如果我们去执着它的特性,去坚固它强化它,认为实有的话就会成为颠倒妄想。
我们佛法的修行,首先就需要磨灭个性,不论是圣道门还是净土门。如果一个人修行功夫越来越好,就说明他越来越没有脾气,越来越没有个性,内心越来越柔和,那他这种人才是在靠近正道。如果一个人的脾气性格个性很鲜明,他就很难跟人相处,到处都是障碍。因为他以自我意识,自我的感受为根本,你只要违背了他的感受,他就很容易跟你翻脸。
有些人为了要彰显自己的个性,奇装异服来彰显自己,他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就是在刷存在感,刷那种优越感,这都是愚痴的表现。他为了要彰显这个,我们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其实你过于的彰显自己,就会与周边是不和谐产生对立。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立,团体团体之间对立。所以他对立以后就会产生争斗,大到战争。就像国与国之间,如果这种自以为是,得不到消减的话,他就很容易发生战争。
没有个性的人心柔软,也就是你有十分个性,便有十分刚强。你消一份个性,变增一份柔软,没有个性的人他能恒顺众生。其实反过来讲,凡夫众生谁没有点自己的个性脾气,不过站在他人的立场,恒顺众生的需要不放任自己的个性罢了。没有个性的人,很容易得到人家认可跟欢喜,没有个性并非是懦弱无能,耍蛮使性谁还不会。
大家想一想团体当中,人员最好的都是那些没有个性的人,他们总是在人群中隐没了自己。从来不出头招呼,但却深深地获得大众的敬爱,有个性的人多烦恼。因为他时时要照顾他的个性,警惕他人冒犯。有个性的人难相处,因为说不定惹了他哪一个,比触犯他的亲爹亲娘还要让他生恼,有个性的人容易惹事。
在人群中没有个性的人,就很柔和,他就像水一样的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但是一个人有了智慧以后,他消融了我以后,再反过来利用他的个性。其实一个人的个性,也可以说是他的长处,一个人的个性也说明他这方面有能量,如果能发挥他的长处去利益大众,去帮助他人,那这个又变成了优点。
我们不能绝对的说这种个性是好示范,但是对凡夫来讲他一定是不好。就是那种第七意识的杂染,自以为是。但是如果你成就了圣道以后,每个人只要他来到这个世间。哪怕就是菩萨再来,他也会有他的一个特性,就是他的专长,他就会利用他的专长去更好地服务大众。就像你这个菩萨,如果你的专长是很善于交流沟通,那你就从这方面去利益众生。
我们要正确的看待在不同的基础上,所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我们凡夫是受贪嗔痴推动,那你这个个性就是贪嗔痴的特性特别明朗。像圣者他是以利他之心来体现他的一种特色,那是另当别论。到底你是一个什么阶段,如果你还是凡夫的阶段,你就要慢慢地消融你的个性,磨灭它与大众融为一体。多去照顾他人的感受,融入到团体当中,不要做那个标新立异的人,不要做那个很特殊的人。
所以随众、依众修行,就是磨灭我们个性跟习气的很好方法。佛法也讲戒定慧,如果一个人很不喜欢遵守规矩,这种人他的邪见思想比较重,他也不可能解脱。所以一个真正有觉悟的人,都是极度会守规矩的人。
就像有些人会打电话给师父说:无无明三级修学师父你开个后门,你来带我,或者说:那我就不报名了,你就直接帮我安排吧。其实这些实际上都是没有觉悟的表现,你既然认可,那你为什么不遵循;你既然不认可,那你为什么又还要来?所以这种颠倒众生,他是内心矛盾的,他没有把自己理清楚,最终不管怎么走,他最后都会烦恼重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