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师(一)
现在我略说一下玄奘和尚。此讲《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译本乃玄奘法师所译,玄奘法师呢,他在俗的时间,就是在家啊,他实际上不姓唐,但是人们往往认为他是唐僧,就说他姓唐,他姓陈,叫陈玄奘。公元六百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生于河南偃师缑氏镇的城外,他十五岁出家。这里还要说明,又有一种说法,是十三岁出的家,但是据考证,我作了观察后呢,十五岁才准确。圆寂于公元六百六十四年(唐高宗的麟德元年)。因他精通经、律、论三藏,故又名唐三藏,当时凡通三藏者均为唐三藏之称,当时唐朝有这么样一个习俗,凡是精通三藏的都以唐朝这个朝代的唐氏之名而为代替,都称唐三藏,因此唐三藏的名字不是一个人独有的,其中陈玄奘就享受了这个名字。
玄奘法师曾经游历于名山大川,步途世界前无古人,历经坎坷,沧桑岁月,横架南北,前无古人所及,就是他走的路途啊,非常艰辛的。这里申明一点,我们今天所说的玄奘法师,不是《西游记》上面的唐僧,《西游记》我前几天就讲了,那是写佛书的,写佛的道理。那么这个是真正的玄奘法师了,《西游记》就利用这个玄奘法师的名字,编撰了《西游记》这么一本书。他的上师们,就曾经教过玄奘法师的,有哪些人呢?有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诸师。主要随师学习的,他主要随他上师学习的有《摄大乘论》、《杂阿毗曇心论》、《成实论》、《俱舍论》等佛教经论。那么他在学习当中同时进行诘辩,滚瓜烂熟,造诣啊非常的深。但是在学习当中,他也是遇到过问题的,由于诸师之所鉴不一,所遇到的问题是,所有上师,凡是水平高的,讲到最后啊,基本上观点都有不同之处,他就感觉到非常奇怪,为什么佛书是一样的,而大家的见解和解释在观点上有矛盾,不统一呢?故不解何为正见,心生疑问,就不晓得是哪个说的对,那么这种情况啊,随引现代的现象给大家讲一讲。
现代,高僧大德们,有时候也有这么一种现象,正如我昨天给同学们所谈到的,有的讲大乘,有的讲小乘,有的讲初参,有的说重关,有的谈牢关,有的谈宇宙宏观,有的谈人生不二的真元,有的将色相有为化为般若之道,有的将无相即空化为般若之道,所以理论不一,在没有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啊,往往就不容易吃透,就不知道外表的现象不一,实质理论几乎统一的。同时还有层次之别,每个上师的学问关系造成的。
完整法义详见《藉心经说真谛》P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