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尽幻灭性净觉圆满,圆顿菩萨渐修
入佛境普眼菩萨的“普眼”,即一切皆能见之眼,所见一切无非是眼,所以言普眼。在《华严经》的《十定品》里他还是普贤菩萨的学生,并且已能证入三世诸佛无差别智——觉悟识境智境无碍无差别。至于本经中的普眼菩萨,只是舍识境转为清净法界的智境而已,前之普眼在识境里无所不见,后之普眼在智境里只见法界平等清净。在佛的弟子中,普贤菩萨是饱学的学长,普眼菩萨是新到的学弟,所以本章是普眼菩萨为新学的圆顿菩萨问佛关于圆顿菩萨渐修的圆觉法门:
(1)云何思惟?
(2)云何住持?
(3)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佛的回答:
(1)其所思惟即舍识境转入智境,思惟之方便有:正念、离诸幻、修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观妄身、观妄心。
(2)所住持就是安住在清净法界智境里。
(3)所证入的次第有:幻身灭、幻心灭、幻尘灭、幻灭灭,证得幻灭后,则觉悟诸影像皆觉性所显,所以无方(十方)清净。由圆觉清净不动,证得一一根尘亦遍满法界,由觉性遍满法界,证一切觉,所以生死涅槃无二、无修无成,始知众生本来成佛,本无轮回涅槃、来去、得失、取舍,亦无证者。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又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起座,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对佛说: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如何思惟、住持?以及有什么方便法门?菩萨听闻此圆觉境界,应当怎样思惟观察乃得纯熟?怎样受持安住而不被动摇?如果于此圆觉境界未能开悟的众生,有什么方便法门让他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如果那些没有善巧方便及正思惟的众生,听闻佛所讲的菩萨修行如幻三昧,即一切幻化本来就是圆觉妙心的显现,“心生迷闷”,心中迷惑不來听闻,不能够接受幻化就是觉性所显现,因此不能悟入圆觉妙心。希望佛慈悲,为我们以及末世众生解说方便法门。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佛教导众生修行,有些是直截了当的法门,有些是转弯抹角的法门,而转弯抹角的法门就是“假说种种方便”。比如医生为了要让病人吃很苦的良药,就放一些甜品在药里,加甜品是转弯抹角的方便法。假说方便不是佛说法的本意,而是因众生执迷而必须那样教导,是随顺执迷者而巧立方便说法。如《法华经》说:“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破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此经说:三乘是方便假说,本来圆觉是究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