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菁华录|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
发布时间:2022-08-03 22:24:15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0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文钞菁华录

熟读文钞,笃修净业


图片


图片

八、释普通疑惑

图片以下论理事

256.此心周遍常恒,如虚空然。吾人由迷染故,起诸执著。譬如虚空,以物障之,则便不周遍、不常恒矣。然不周遍、不常恒者,乃执著妄现,岂虚空果随彼所障之物,遂不周遍、不常恒乎?是以凡夫之心与如来所证之不生不灭之心,了无有异。其异者,乃凡夫迷染所致耳。非心体原有改变也。弥陀净土,总在吾人一念心性之中【澫师所谓“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弘愿。决志求生。”即是此意,编者敬注】。则阿弥陀佛,我心本具。既是我心本具,固当常念。既能常念,则感应道交。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事理圆融,生佛不二矣。故曰:以我具佛之心,念我心具之佛。岂我心具之佛,而不应我具佛之心耶?(正)同上

257.此之心性,具无量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由迷悟之不同,致十界之差别。即此十界,一一无非心具心造,心作心是。求生西方,即真无生。以生乎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非彼执理废事,空有其名,实无其境之西方也。乃决定生而无有生相、决定无生而无有无生之相之生无生也。以信愿念佛,求生于自己心具心造、心作心是之西方,故虽生而无有生相,虽无生而不住无生之相。此生无生论之大旨也。(三)净土生无生论讲义序

258.寂照不二,真俗圆融之义,下文极为发挥显示,何不体认以求了解乎?今先将此四字之义说明,则自势如破竹,一了俱了矣。上说吾心本具之道,与吾心固有之法,原是寂照不二,真俗圆融。何名为寂?即吾不生不灭之心体。有生灭便不名寂。何名为照?即吾了了常知之心相。不了了常知,便不名照。何名为真?即常寂常照之心体,原是真空无相,一法不立。何名为俗?俗即假义。谓虽则一法不立,而复万法俱备,万德圆彰【万法万德,即事相也。事故名俗】。寂即是体,照即是体之相状与力用耳。此体、相、用三,原是一法。具此三义,故曰寂照不二。真即是理性,俗即是事修。此理性本具事修之道,此事修方显理性之德【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也。】。故曰真俗圆融也。下去离念离情,不生不灭,谓此寂照真俗之体相理事,均皆离念离情,不生不灭也。详观下喻,并所断之数句,自可了然于心矣。如仍不了,则是宿欠修习。但至诚恳切持佛名号,待业障一消,则明如观火,必有相视而笑之一日也。(三)复叶聘臣书

259.夫三谛、三观,乃佛法中之纲要。约理性说,则名为谛,谛即理。约修持说,则名为观,观即修也。真谛一法不立,俗谛万法圆备。观真谛之理,名为空观。观俗谛之理,名为假观。空观乃观其一法不立之真如法性,此并空有两空之空,此即心经诸法空相之空相,不但色空、空空,并菩提、涅槃亦空。若有一法不空,不名真空。此三观空观之空,何可以万事不管不做当之?俗谛之俗,非鄙俗雅俗之俗。乃以建立施设,名之为俗。假亦非真假之假,亦建立施设之假。观俗谛之理之观,名为假观者,以真谛一法不立之性体,圆具六度万行诸法圆备之功德。此即心经诸法空相之诸法。何可以凡夫当之乎?凡夫,乃苦集二谛所摄。此空、假乃圆教圆妙道理,二乘尚非其分,况凡夫乎?(续)复江易园书四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