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闭关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03 18:29:20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0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闭关是一种佛教用语,原指僧人为了修行独居一处,静修更高境界的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佛教中没有记载,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

一般闭关的禅师有两种目的:一者,为了能集中精力阅读大藏经;二者,能够顺利专修某一法门。

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禅宗中流行一句话:不破参,不住山;不开悟,不闭关。可见对禅宗的禅僧来说,必须等开悟后,才能有资格闭关。

因为闭关修行需要一定基础,这就是要开悟,否则闭上三,五年的关,不是一无所成,便是因为魔障,不能如期地完成闭关的目的。

除禅宗之外,其他各宗派的研修者也常使用闭关的方式。如净土宗为了念佛修行,闭净土关;华严宗为了修法界观,读诵《华严经》,闭华严关。在寺院中,有人愿意闭关修行,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所以要举行很隆重的闭关仪式。

在佛教中,还有一种闭生死关,有些禅僧或者修行者发大誓愿,要在一生中了脱生死,所以把自己人生的最后几年或十多年都放在闭关生活中度过,直到自己觉得有了生死的把握才出关。

如果没有把握,便誓不出关?这种形式虽然是诚心的禅定,但是方式上也是可以调整,因为禅宗的修行讲求真正的禅在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