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菁华录|修德功极,性德圆彰
发布时间:2022-07-16 17:54:01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6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文钞菁华录

熟读文钞,笃修净业


图片


图片

六、劝注重因果

图片

甲、明因果之理

223.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因也;余庆、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见,何可认之为无乎?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洪范》乃大禹所著,箕子以陈于武王者,末后五福六极之说,发明三世因果之义,极其确切。宋儒谓:“佛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为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据,实无其事。”断以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神已散矣,令谁受生?在彼断其必无因果。而《春秋传》《史》《汉》中,每有冤杀者作祟、蒙恩者报德种种事实,悉是前贤为佛教预为骗人之据乎?既无因果,无有后世。则尧桀同归于尽,谁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后之虚名乎?以实我已无,虚名何用?由兹善无以劝,恶无以惩。(续)标本同治录序

224.佛所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乃发挥因果之究竟者。有谓因果为小乘,而不肯提倡,是皆专事空谈,不修实德者。如来成正觉,众生堕恶道,皆不出因果之外,何得独目之为小乘乎?其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所谓道,果何道也?非诚明合一之道乎?诚即明德,乃吾人即心本具不生不灭之妙性,乃性德也。由无克复之功夫,则不能显现,故谓之为阴。即明明德之上一明字。乃朝乾夕惕,兢业修持之功夫,即修德也。修德之事显著,故谓之为阳。修德功极,性德圆彰。诚明合一,即所谓明明德而止至善也。前此之功夫,为格、致、诚、正、修。后此之事业,为齐、治、平。然此诚明合一,明明德而止至善,以迄于齐、治、平,非凭空即能如是。固自有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在,何为使之不能不如是者,即所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也。人虽至愚,决无好凶恶吉、幸灾乐祸者。闻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贤者必益加勤修,不肖者亦必勉力为善。勉为既久,则业消而智朗,过无而德明。昔为不肖,今为大贤。是知诚明之道,于自修则已具足。于教人,非以因果相辅而行,亦不易尽人悉各依从也。合因果、诚明二法,方为圣人继天立极,垂型万世之道。亦即自心本具之光,与普照法界之佛光也。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