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存五观”中的智慧
发布时间:2022-03-26 08:21:16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7 | 来源:素超人

二时过堂食存五观过堂,也是我国森林中特有的仪制,它在僧伽日子中占有首要的方位,早、午斋的过堂,是出家人五堂功课中的两堂。当云板响起,群众搭衣鱼贯进入五观堂,依序就坐,向上问讯后维那起腔,群众齐唱供养偈,供养十方三世全部诸佛,面对果腹养身的食物时,和尚再度提示自个,不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侍从先圣先贤。早斋唱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毕竟常乐。午斋则唱三德六味,供佛及僧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布满。接著维那师呼僧跋后,群众便开端用斋。森林过堂多运用碗盘,少数寺院运用钵,碗盘皆有一定方位,不得任意摆放,添汤加菜由行堂效能,也不得出声、恣动。在饭食中须心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并摄心喫苦,或持佛名号或参就餐的是谁。结束,群众唱结斋偈所谓施舍者,必获其利益当愿众生,所作皆办,具诸佛法,感念信施护持,回向众生皆得满足。全部过堂是一个安静的用食进程,住持和尚如有事便会在此时向群众宣告,称为表堂。每月初一、十五或格外节日便加菜劳众,或有居士斋僧施舍也加菜。我国梵宇通常在大殿外右侧会设个小小的施食台,体恤饥困的众生。它是根据佛经中郊野鬼神众及罗刹鬼子母的典故而来,群众过堂时,都由一和尚担任出食,将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透过观想及群众的加持,施食给众生,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掉悭贪。俭朴的森林用斋,象征的是高远的才智与广阔的情怀。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