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修行学佛的居士,应该遵守的在家戒
发布时间:2022-03-17 22:08:12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38 | 来源:素超人

三皈依简称三皈;这是最基本的入佛教戒条,故也叫三皈戒。任何入佛教的男人或女子,有必要到寺院中,恳求一位比丘或比丘尼教授此戒:皈依佛,尽形寿不断依天魔外道;皈依法,尽形寿不饭依外道邪说;皈依僧,尽形寿不皈依外道徒众。从此,入教者就成为佛的皈依弟子。皈依,归投信任的意思。佛、法、僧为佛教的三宝,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的意思;法是规律,有法则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尽形寿,指从现在到生命完毕的全过程。五戒五戒是全部佛教戒律的根底,它分别为不杀生、不盗窃、不邪淫、不妄语、不喝酒。杀生戒:以杀入为重,杀旁生异类为轻。杀人不限于用刀用枪,凡是能够致人于死的各种手段都称为杀人,都得负起杀人的罪恶。在家戒的不杀生,还不得杀鸡鸭鱼虾,假如买食已屠好的肉类是能够的,若能发心素食更好。但汉传佛教的出家戒,是有必要素食的。盗窃戒:不与而取的行动,便称为盗窃。盗窃戒的范围,还包含偷漏国家的税收、存心损坏别人资产等。按佛法,不得以任何理由,如饥饿、疾病、天灾人祸、孝养爸爸妈妈、供给妻儿等而行盗窃。若有艰难,能够求乞,受人施舍者无罪,借而不还者亦犯盗窃罪。邪淫戒:除了配偶之间的男女关系,全部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品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此外,即使是配偶也有约束: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爸爸妈妈的生日、亲属的逝世日不得行淫;月经期、妊娠期、产前产后不得行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除了夜向的卧室中不得行淫。最佳还能做到:后代成年后即行节欲,后代婚嫁后即行禁欲。妄语戒:妄语的界说是不知言知,不见言见,不觉言觉,不闻言闻。妄语分为大妄语、小妄语、便利妄语。故意互相标榜为圣人,实践不是,算是大妄语罪;通常欺谎,归于小妄语罪;比方有醉汉要杀或人,你实见或人而骗醉汉未见其人,属便利妄语,无罪。妄语还包含两舌(搬弄是非)、恶口(诋毁谩骂)、绮语(甜言蜜语、淫词滥调)等。喝酒戒:酒是一种有刺激性的饮料,喝了使人兴奋,导致烦躁、烦恼甚至倒置狂乱,惹事肇祸。在大小乘经律论中,无不建议戒酒;一起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在迎叶波佛时,有一位五戒信士,一天从外地归来,十分口渴。他见桌上一碗无色的酒,以为是水而一口喝下。谁知酒性发生,连犯数戒:街坊的鸡跑进屋来,他偷而杀之,烹而食之;街坊的妻子掉了鸡来问,他见她美貌而施以强奸。由于误喝一碗酒而连犯五戒,酒之罪恶,可谓大矣!八关戒斋八关戒斋的内容为: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非梵行(不淫),四不妄语,五不喝酒,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观听,七不坐卧高广阔床,八不非时食。其中前七条为戒,后一条为斋,故称八关戒斋。八关戒斋的要点在于戒淫。除了第三条不淫不同于不邪淫外,第六条和第七条也是为了间接地戒淫。头戴香花、涂脂抹粉、唱歌跳舞、高卧大床等,关于修道者来说,总是不相宜的。这些都是放纵淫欲的前言。第八条不非时食,午后不吃东西,身心清爽,会削减人的杂想妄念。在家菩萨戒菩萨意译为觉有情,觉是觉悟、觉了、觉知、觉见的意思;有情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或很多生命)的意思。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即是菩萨的界说。要做菩萨有必要先受菩萨戒。如《梵网经》中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来源,菩萨之底子;是群众诸佛子之底子。不可菩萨道,虽信佛而永不能成佛;要行菩萨道,须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全部诸佛之能成佛的根来源因。菩萨的身份,可在七众当中,也可在七众以外,因而,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通过六个月的观察,能够受菩萨戒。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在受菩萨戒曾经,先要次序供养爸爸妈妈、师长、妻子、善常识、奴婢、出家道人。并问九种遮难:家族不听、欠别人债、身心有病、污净梵行、作五逆罪;盗法贼住、性别难辨、杀道心人、众前妄语等,若犯其一,便不能受戒。在家菩萨戒包含六重戒和二十八轻戒。其六重戒为:一、不杀生;二、不盗窃;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宣说四众过罪;六、不酤酒。这六条重戒中,除第五条外,基本与八关戒斋的前五条一样。但不酤酒比不喝酒更重。关于不宣说四众过罪,为何也立为重戒呢?这儿当作一些阐明:不宣说四众过罪的意思是,受在家菩萨戒的优婆塞、优婆夷不能告发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的过罪。这不是佛制包庇出家众,而是出家众能够研讨全部戒律,在家众却不能。在家众不许听诵大戒,怎会理解大戒的内容,而来责备出家人犯了啥戒?再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僧团规制,出家人犯戒,自有僧团的制裁,在家人岂得越阶犯上?一起,一个未通大戒,未能关于大戒的开、遮、持、犯有其通体知道的在家人,即使举了出、家人的罪,也是每举不中的。所以出家人假如犯戒,在家众是不得举罪的。在家菩萨戒的二十八轻戒列举如下:1.不能供养爸爸妈妈师长;2.耽乐喝酒;3.厌恶不能瞻视病苦;4、有乞者不与;5.见四众不能迎拜问讯;6。同四众毁戒心生骄慢;7.月六斋不加受八戒供三宝;8,不往听法;9:受僧用物;10.饮有虫水;11.险难独行;12.独宿尼、寺;13.为财打人;14,残食施僧;15.畜猫狸;16.畜牛羊等;17、储蓄三衣钵杖;18,毋须清水;19、物价令平;20.非时处欲;21,偷官税;22,犯国制;23,新食不供养三宝;24,不听僧止作;25,不路让僧前;26.僧食不厘米;27,养蚕;28.路遇病不能视嘱。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