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未谋面者通款曲兼论佛法书
某某先生座右。久仰英名。恨未识荆。天涯万里。望渺云山。缅想教乘精通。玄机深入。曷胜祷颂。某一介草茅。碌碌无所短长。绝尘脱俗者几三年。阅经以外无生涯。参禅以外无事业。与世无闻。
盖知我者希。则我贵矣。往从友人处。获闻仁者淹通内典。常有愿与不才相讨论之意。何仁者垂爱如是之笃耶。
两年以来。耿耿此心。终无因缘得以通尺素于左右。怅怅奚如。比闻我佛大法。流衍孔长。其在宗邦。则突窬宋明。而上攀隋唐。近古以来。未尝有若斯之盛。其在世界。则五洋云蒸。六洲霞蔚。骎骎乎日丽中天。普及万方矣。
意者二十世纪文化大潮流之运会。终不在科学。不在哲学。亦不在其他宗教。惟以我佛之大法为归墟欤。世有掀天揭地之才,振古烁今之学者。当能被精进铠。发坚固意。弘扬大教。以普被三千大千世界。而庄严其报刹也。
然某不才。重以昏瞀。虽欲负弩以前驱。其如文章无兼人之雄何。则昌大如来家业。使后之学者。知所遵循向往。自不能不愿今之富贵利达者。为之一唱百和也。盖居高位。则响应者远,而世俗于不钓时誉者。则又熟视无睹。尚足有以为宏法利生计者耶。仁者将何以教之。谨此布达。诸希鉴察。尚望时锡法言。俾资修证。曷胜瞻依之至。
某某拜启
附答书
某某先生有道。下走浮沈苦海。久觉悲愁。慕彼涅盘。日思求度。然以愚顽之性。无明之因。六尘之迷。非有善知识。大加诱导。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诚不知何时始克得到也。
方切求友之心。忽荷云笺之赐。开缄披阅。如见迦叶大师。正论谠言。又仿如马鸣菩萨之起信论也。谨复数字。暂答隆情。祥细言辞。容后续申。
某谨复
与某某先生论学佛以五戒为根本书
某某先生道席。屡奉大札。冗未裁答。歉甚。来书所言各款。于佛法似有未详。兹特为足下陈之。
夫佛教之本旨。无非救世利民。奉佛之教。宏佛之法者。亦无非在乎救世利民。然民之不利。而有待乎救者。究何在耶。亦曰救其乱图其治而已。言夫佛法救乱图治之方便何在。则持戒与不持戒之分别而已矣。
今日世界。天灾人祸。相继迭乘。无有宁息。其故安在。是不外乎淫杀欺夺之恶业所致。人类众生。最易作业者。莫过于淫。今日试游于通都大邑。几关于饮食服用之具。皆足以助长淫业。惟其淫则奢。奢则贪。贪则欺诈争夺。结果乃互相残杀。人祸作而天变继之。于是民无安居宁息之日矣。究其祸根所在。由于不奉佛之戒律而已。
佛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五者。为戒之根本。此五戒由别而言。则专指人天。若言其通。则大小各乘。无不有之。且也佛与菩萨声闻缘觉。戒律虽有不同。至于根本。则人天与各乘。固无分别。未有人格不完。可以上升天国。并可以成声闻缘觉菩萨佛者也。
所以今日宏扬佛法。修一乘大乘者。当以五戒为根本。修声闻缘觉二乘者。亦以五戒为根本。专念弥陀发愿求生极乐世界者。亦当以五戒为根本。至于修人天乘。其以五戒为根本。固无论矣。
又对此水深火热之世界。欲援人类同胞而得脱离此火坑者。宣传佛化。宏杨正法。固为根太之办法。至若推行五戒。则尤为根本之根本。不然。不以戒为本。而妄修定慧。无异说食充饥。而不以戒为本。空言救世。固不免于煮沙成馔之诮。然此犹属细故。而如来大法。乃为大盗仁义之积。是非救世。乃以感世。是非欺人。实先欺己。
造地狱之深因。作众生之巨祸。将谓佛法反致流弊。其实非佛法之弊。倡佛法者之弊耳。是当所引为深戒。居士般若缘深。向道心殷。望于五戒三致意之为幸。专此奉复。致颂。时安。
某某合十
来源 | 《佛教日用文选》上海佛学书局
编辑 | 远山
设计 | 梦轩
责编 |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