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工作中
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沟通
并希望自己所表达的内容
能得到对方的赞同和重视
但很多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说着说着就演变成摩擦、争执
指责,甚至谩骂
让人心力交瘁
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说话技巧
本期讲堂,我们一起来探讨

说话的技巧
““””
说话的确是有技巧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 说话态度,沉稳有礼
其实,很多时候引起他人不适的,并不是内容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说话时用的态度和表达。
态度上,傲慢轻蔑、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顾及他人感受,表达方式咄咄逼人、不容置疑,哪怕说的道理再对、讲的事情再重要、给人带来的好处再大,都无法达成好的沟通效果。
说话时,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些,沉稳有礼,为自己和别人留些余地,不仅让对方感到被尊重,也能体现自身涵养。

2. 思考表达,懂得换位
表达的目的,是为了让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相互理解。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并表达,一定更容易达成共识,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
有位培训师讲完课,想确认一下大家明白了没有,于是问道:“刚才说的内容,你们听懂了没有?”而另一位培训师则问:“刚才的内容,我说明白了吗?”如果你是台下的听众,更喜欢哪位培训师的表达方式呢?
懂得换位思考、表达,充分考虑对方的感受和利益,从而令彼此打开心扉,建立起良性的互动。

3. 即便有理,且让三分
如果发生意见分歧,即使自己一方更占理,也不要揭人短处、穷追不舍。让别人下不来台、结了梁子,很可能会让自己当下或未来也陷入尴尬的境地。
很多时候,对方的敌对和攻击性,只是为了自我保护。 善巧地给别人面子和台阶,对方也会感受到这种善意和包容。气氛缓和下来,沟通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发泄情绪。

菩萨的爱语
““””
以上是世间常用到的一些说话技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了解菩萨是如何以爱语摄受众生的。
云何菩萨一切爱语。谓此爱语略有三种。 一者菩萨设慰喻语。由此语故菩萨恒时对诸有情。远离颦蹙先发善言。舒颜平视含笑。为先或问安隐吉祥。或问诸界调适。或问昼夜怡乐。或命前进善来。以是等相慰问有情。随世仪转顺睹人性。 二者菩萨设庆悦语。由此语故菩萨若见有情妻子眷属财谷其所昌盛而不自知。如应觉悟以申庆悦。或知信戒闻舍慧增亦复庆悦。 三者菩萨设胜益语。由此语故菩萨宣说一切种德圆满法教相应之语。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恒常现前以胜益语而为饶益。是名菩萨一切爱语差别应知。
——《瑜伽师地论》
爱语,是菩萨“四摄法门”中的第二项修行功课。《瑜伽师地论》中为我们介绍了三种“爱语”。

1. 慰喻语
菩萨面对众生时,会避免皱眉等忧愁苦闷、不耐烦的表情,和颜悦色地与众生平等交流。随顺对方的习惯,或先询问对方身心是否平安舒适,休息得好不好等看似平常但又温暖的问候,让人心生亲近,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可见,真正的菩萨行者与人交往时和光同尘,非常平实,亲和有礼,与众生广结善缘。

2. 庆悦语
庆悦语,就是说鼓励他人的话。
如果有人自身状况不错,眷属、朋友、伴侣、儿女都很好,且受用丰足,但依然不知满足,内心烦闷、焦虑。那么菩萨会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给予启示,让他感受到自己其实已经很幸运,内心因知足而恢复安乐和平衡的状态。
还有些人,在修行上自怨自艾、妄自菲薄,总觉得自己很差劲,业障深重,比不上别人,对自己没信心。对这样的人,菩萨会给予发自内心的赞叹鼓励,让对方看到自己的优点,在修行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获得的进步等等,帮助他走出消极、压抑的状态。
我们可以向菩萨学习,训练自己发现别人闪光点,给他人带去信心、希望的能力。

3. 胜益语
最后一种爱语是胜益语,即为众生应机设教,契理契机地宣说真实义理,令众生能从佛法智慧中获得现世、来世,乃至涅盘之乐。
此处是菩萨语业功德最殊胜之处,不仅能给众生祝福、安慰和信心,更能启发众生开启心中的智慧宝藏,获得究竟的安乐。
语业的修行
““””

生活在世间
会说话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能让人生变得和谐、顺利
而作为佛弟子
更可以学习正确的方法
让说话成为语业的修行
一方面,舍弃四种不善的语言
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另一方面,学习菩萨的爱语
与众生广结善缘
为他们带去慰藉、希望和安乐
这才是人生至高的沟通技能
编辑 | 普秀
图片 | 黄超
责编 |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