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善根福德,包括行住坐卧,吃喝玩乐,若是能以三个殊胜摄持,都是菩提果的因,成佛的因。我们宁玛派的历代祖师、大德高僧们,都特别强调这三个殊胜,在任何时候都落实三个殊胜,以三个殊胜来摄持一切。
第一,前行发心殊胜。即做功德、做善事有愿、行菩提心的摄持,为了众生要成佛,为了成佛而做善事、修福德、修善根。在此处,前行是指做功德、做善事的目的。
第二,正行无缘殊胜。在做善事、做功德的过程中,无论是念佛、诵经、闻法或修法,都有无我与空性智慧的摄持,都能站在三轮体空的角度,即无分别、无执着,这是正行无缘殊胜。在世俗谛,即在凡夫地的时候,应该有相似的三轮体空;在胜义谛,一地以上的菩萨,应该有真正的三轮体空智慧的摄持。由于我们都是凡夫,真正要做到正行无缘是很难的,但是可以做相似的三轮体空,即尽量将三轮都观为空性,尽量以理证证悟无我、证悟空性。
第三,后行回向殊胜。在结束闻法、修法等善行时,要将功德回向给众生,愿这些功德成为众生成佛的因;或回向给自己,愿这些功德成为自己为了众生而成佛的因。还有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即过去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未来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现在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我们经常念的《普贤行愿品》里面有“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意为:文殊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普贤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这就是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
无论是念佛诵经,还是闻法修法;无论是修寂止,还是修胜观,都要有三个殊胜的摄持,这样才能成为菩提果的因。
——摘自《成就宝鉴论》发菩提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