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 起
““””
“色”=“美色”?
“往生”=“死亡”?
“开悟”=“成佛”?
为什么观音菩萨像女生?
为什么佛陀还“做发型”?
...
得益于影视剧的发达
佛教的许多名词与形象广为人知
但其中也有许多误解
为释大众所惑,本寺特开设
“佛教文化释疑”栏目
每期分享一个佛教文化常识

No. 30
佛陀已证得不生不灭的涅盘,
为何不长久住世?
涅盘,常被人当成“去世”的代名词
《涅盘经》云:“若见佛性能断烦恼
是则名为大般涅盘。”
所以,涅盘并不等于死亡
而是证得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
彻底息灭烦恼
超越生老病死的解脱境界
那问题又来了
既然佛陀已经完全生死自在
为何不长久住世度化众生呢?
其实,正因为佛陀证得不生不灭的诸法实相,具足圆满的慈悲和智慧,才能不带丝毫我法二执随缘自在地度化众生。
换言之,佛陀能住世多久,完全取决于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众生有得度的因缘,佛陀便住世;若缘尽了,即使佛陀住世再久,也不能令众生生起珍惜和稀有难得之心,精进勇猛地依教奉行,证佛所证。
这就像世间的很多事物,只有失去后,我们才懂得珍惜、后悔。比如父母在世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依赖父母,不知道孝顺父母,等父母去世后,我们才发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再比如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时候,不懂得珍惜,不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肆意放纵欲望,肆意挥霍自己的青春。等人到中年,才发现落下一身病根,才后悔以前的造作,懂得养生的重要。
所以,佛陀入灭,并非力所不逮或舍弃众生,恰恰是为了究竟利益众生才有如此示现。很多高僧大德的住世与离世,亦是如此。因此,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深深感恩、珍惜佛陀和祖师大德的一片苦心,心生惭愧,发起勇猛之心精进求道,不负佛恩与己灵。
编辑 | 普秀
图片 | 浩子 晓峰
责编 | 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