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维亚
榆林有万佛楼,万佛楼供奉有孔雀明王。
奔着这个我们专程赴榆林探访。
榆林是陕西北部重镇,在古城老街上有着名的明清古建楼群。除万佛楼外,还有四方台、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古楼)。以钟楼为界,分为南北两街,诸楼均砌有高大拱洞或排柱供车辆行人通过,有趣名为“六楼骑街”。《榆林县志》云:“榆林之楼,着名者五”。因而又有“五楼骑街”之说。
万佛楼位于南大街,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公元1688年。距今亦有300多年历史了。楼共有三层,底层为青灰砖砌筑的四孔拱洞,南北过往车辆,东西供行人通达。楼上是两层木结构楼阁,中隔一分为二,成南北两院。南院一层为孔雀明王殿,二层供如来三身佛。北院一层为千手观音殿,二层为藏经阁。
据史记载,万佛楼供奉“孔雀明王、释迦牟尼、观音菩萨,诸佛,又大小佛尊,合计万余。此楼之所以万佛名也”。据元魏.菩提流支译十二卷《佛说佛名经》曰:佛在祗园无问自说,共计佛、菩萨及辟支佛名,一万一千九十三尊(约一万一千一百)。当地专家介绍,万佛楼供奉佛像近一万两千两百余尊。游人、居士还在不断的捐资供养佛像,势不可挡啊。
有重修碑记载,万佛楼“创建於前明之朝”。几经沧桑。“清.咸同年间,主持僧名普同者,游历四方,苦心募化,扩充楼洞,补茸殿宇,彩绘佛像,金碧辉煌。每逢香烟会期,男女云集,求签问病,无祷不灵”。却在民国初年毁于火灾。碑文这样记载“民国五年六月十九日,正值观音大士诞辰,张灯结彩,四民同庆。是晚失慎,竟遭祝融之威,楼高百丈,挽救莫施。以致官绅等,目击心伤,束手无策。未逾二时,空中楼阁,悉为灰烬,诸佛神像,隋之脱化”。呜呼!小小之蜡烛,尽致百丈高楼,付之一炬,是为痛心矣!
万佛楼之重修,较大规模且有记载的一次是民国九年(1920年),一次是公元1984年开始的两次重修。第二次重修到2007年农历六月十九告竣。
第一次重修由“陕北镇守使,井公崧生来镇,是邦首捐银洋壹百元,倡议建筑”而开始的。“凡境内之文武官员,及绅商士庶,翕然景从,捐资襄助”。“开工於民国九年孟夏,告成於十三年九月。时阅五载,始将上下楼殿修理完整。大宝佛像,塑装就绪”。
第二次重修由赵、侯两居士,捐资铸像三佛一菩萨。又成立“佛教界万佛楼请铸万佛像领导小组,历经两年,寒风酷暑,不辞劳瘁,在各界人士的鼎立资助下,按历史原貌恢复壹万壹千贰百余尊铜质鎏金彩佛”。时值公元2007年农历六月十九并吉日开光。
万佛楼南院一层为三间殿,中殿供奉佛母大孔雀明王尊,左右殿分别供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孔雀明王的周边,龛置千佛围绕之。与重庆大足北山石刻之155号窟,迎面连壁石雕佛母大孔雀明王,正中及左右壁上,遍刻千佛1066尊相比,可谓异曲同工,蔚为壮观。万佛楼之孔雀明王是铜铸胎,錾花雕刻而成。孔雀明王头着菩萨帽,一首四臂,面部丰满而慈祥。结珈安坐於孔雀背之莲花胎上。孔雀展翅,雀尾扇形绽放,圆满无比。相信是依《佛说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如法而敬之。
只是孔雀明王四手之持物略有不同。按“仪轨”其四手之持物分别是,右边第一手拿着开敷的莲花,第二手托持着俱缘果,左边第一手当心掌持吉祥果,第二手握持三五茎孔雀尾。此尊像有两手持物是相同的,而持莲花换作持麦穗,持孔雀尾换作持法轮。
法轮是喻佛法。佛说之法,圆满无缺,不停滞于一人一处,犹如车轮辗转不停,能摧破众生的罪恶,威力之无边。
持麦穗之意,似乎和佛教传於汉地,传入博大之农业国土有关系。后人有塑后稷像时,就是左手持麦穗,右手握镰刀。麦穗不但是粮食,也象征着丰收、富裕、安稳、和谐,象征着生命!此地之麦穗似为同意,乃是希望之托付也。
手中持物的表现不同,特别是手持麦穗之说,这在汉传的佛造像中是较少见的。似可理解为佛教传入汉地后,本土化及平民化作用之体现吧。
据重修碑文记载,万佛楼在明末到清朝,到民国初,楼殿内主要供奉“孔雀明王、释迦牟尼、观音菩萨”。严耀中教授着《汉传密教》第十二章“孔雀王咒经”和“大悲咒”云:“《孔雀王咒经》和《大悲咒》可以说是在华土民间影响最广的二部密教经典”。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汉传密教的发展逐步走向显密同修,显密圆融之路。崇奉孔雀明王和孔雀咒,崇奉观音菩萨和大悲咒,使其在民间的发展势力渐行渐广。在重庆大足,就是以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这两大密宗本尊和居中的卧佛,组成了大佛湾佛像群。榆林万佛楼安位的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以及在南院二楼安位的释迦牟尼佛,亦是依此渊源而同理供奉。
据专家介绍,万佛楼每年两次庙会。一次是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适时,万佛楼北边搭彩台唱戏。另一次是农历五月二十五,万佛楼南边搭彩台唱戏。法会盛隆,万民欢腾。为什么要在五月二十五日?其中有个什么说法?不得而知,则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了。
除万佛楼供奉孔雀明王外,在榆林市东北方的戴兴寺也供奉有孔雀明王。戴兴寺创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原为延绥镇总兵戴钦家宅,后台为寺。天启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光绪八年(1882年),均曾重修。在五佛殿北侧,即为孔雀明王殿。孔雀明王肉髻螺发、脖有佛纹,两臂,面西而坐,手中无持物。坐骑青鸟金羽,张翅跃动。佛像彩绘贴金,庄严辉煌。这尊孔雀明王,当是依胎藏界曼陀罗之孔雀明王而敬塑。所不同是胎藏界曼陀罗之孔雀明王,头着璎珞菩萨冠,左手持开敷莲花,右手持孔雀尾。
榆林有两处供奉孔雀明王,皆明起清盛。对孔雀明王之热情推崇,是否和清.康熙帝自喻孔雀明王有关。在榆林民间,就有许多康熙帝微服私访的传说。甘肃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酒泉宝卷》之《康熙宝卷》,该卷又称《孔雀明王宝卷》106页有云:
(康熙) 坐河湾不由的心慌意乱,思想起今夜晚好不心酸。
又好似旁边里有人作伴,不觉得天黑晚且把身安。
正坐着不由的心中发闷,那崖湾睡着了孔雀明王。
有山神和土地不敢怠慢,邵家湾来伺候康熙皇王;
土地说我在此与他作伴,山神说柳树下我把马看。
康熙王睡了个东方大亮,睁开眼不觉得闪出太阳。
卷138页云:“却说老龙王说:吾奉玉帝敕旨,要救孔雀明王平安过山,康熙王灾殃难躲,玉帝念起他是有道明君,灾殃改过受些风寒”。…“康熙王在树心忽然大梦,树心里睡着了孔雀明君”。“…却说山神爷、土地神灵便说,你我二神奉了玉祖敕旨,要救孔雀明王佛平安回上北京”。
榆林万佛楼同时供奉孔雀明王和观音菩萨,且有两通碑作史证。是为“两菩萨、两咒”,“在华土民间影响最广”提供了又一佐证。至于康熙帝自喻孔雀明王之说,虽只是民间传说,却也可以说明孔雀明王在汉地影响之广泛。
榆林有万佛楼,万佛楼供奉有孔雀明王、千手观音。万佛楼还有两通碑石,记载了万佛楼的历史变迁。
杜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