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明王的足迹17——南京高座寺和孔雀经
发布时间:2021-03-30 22:28:29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5 | 来源:素超人

图片(高座寺门前的吉祥高座椅)
南京高座寺和孔雀经
高座寺在南京的雨花台。“高座”是人名,是东晋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罗”之雅称。 帛尸梨密多罗中文名“吉友”,原为龟兹国王子,后弃位出家。吉友博通经论,熟悉密法咒术、善梵呗。永嘉年间(公元307年—312)来华,适逢北方战乱。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渡江至建康(南京),住建初寺。因其“天姿高朗,风神超迈”,得王公贵族赏识,争相与之缔交。因好高座讲经,得“高座法师”之雅称。 高座大师在汉地弘法30余年,圆寂于东晋咸康年间,享年八十余岁。因其常在雨花台一带修行习经。身后安葬于此。东晋成帝敕建其墓。后来有僧人关右来此宝地,乃于冢处起寺,起名“高座寺”。也有人称其“尸梨密寺”。 帛尸梨密多罗在南京建初寺翻译佛经,创造了两个第一: 1、帛尸梨密多罗是历史上第一个翻译“孔雀经”的人。从东晋到盛唐其间300多年,“孔雀经”曾八次滚动翻译,为所有密教经典翻译之最。而帛尸梨密多罗则是两次翻译孔雀经。一部名《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一卷;另一部是《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一卷。现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均有收录。 2、帛尸梨密多罗是历史上第一位把密教经典引入汉地华土,并最早在江南首先传播的鼻祖。由于“孔雀经”的成功翻译和传播,“大孔雀王”的法名和诸多的咒语第一次以汉语文字经典出现在佛经中。开启了汉传密教经典在江南翻译、传播之先河。亦为盛唐密宗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如今的高座寺是在现存古迹的基础上建设而成。2002年和2009年两次修缮以新。是由僧人管理的佛教寺院。寺院门前有照壁,照壁上篆刻高座寺史志。石条台上置一古式吉祥座椅,宽厚而高大。寓意“高坐”也。 寺院建筑紧凑,布局合理,小而精致。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相连,双殿合一,似有门似无门,拜行无碍。寺内供奉有滴水观音、在观音堂供奉十字绣观音菩萨三十三相、寺间供奉有历代名人塑像、有母子感恩泉等等。所不同于其他寺院,是在寺院内设有“灾难馆”。以佛理真诚告诉人们:展示灾难、面对灾难、学会应对灾难、知晓灾后重建、安全避免灾难、从容走过灾难。为传统的避难说增加了新内容。 帛尸梨密多罗大师在南京译有《佛说大孔雀王神咒经》、《佛说大孔雀王杂神咒经》、《大灌顶经》(九卷)等密教经典,开创了早期密教在汉地华土的转播。他传授的梵呗,至今流传。 一千七百余年过去了,雨花梵呗声朗朗,合十拜佛香火旺。高座依旧在,光辉照寰宇。

图片
庄严的大雄宝殿

图片供奉观音菩萨、韦陀、天王诸神

图片
后梁云光法师和圣人塑像

图片
灾难馆和母子感恩泉

图 文:老 杜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