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经学习笔记20——孔雀经读诵中的二合音
发布时间:2021-03-30 00:03:42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16 | 来源:素超人

孔雀经读诵中的二合音

在读诵《佛母大孔雀明王经》时,经常会读到二合音,特别是在读诵咒语时比较多见。《陀罗尼集经》卷第一 “一字佛顶法咒第三十二”有注曰:“梵本一字,此土无字,故二合呼”。用两个汉字读音来表示一个梵字的读音,其读音就是二合音。其在表示的方法、组成的内涵、读诵的要求等方面都有些自己的特点。

1、二合音在经文中的表示方法:

a.在《乾隆大藏经》、《大正藏》等经典收藏的经文里,是在经文需要表明为二合的字后加注带括号的“两字”(二合)。例如《乾隆大藏经》收录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怛儞也(二合)他;娑嚩(二合)贺。

b.在开成版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里,是在经文需要表明为二合的两字下方加横线。按上面的例子,则写为:怛你也他—;司嚩—哈—。等。

c.开成版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因为是竖排版的折迭本,因而在经文需要表明为二合的两字右侧加一竖线。

2、二合音组成的内涵:

二合音是用两个汉字连接,音译一个梵文字。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卷第二之“大轮金刚陀罗尼”云:“注二合处,其上一字必须半音与其下字合音读之”。林光明老师在《简易学梵字》讲到二合,“二合用梵文罗马拼音来解释,可说是,将一个子音接到另一个带有元音的子音之前”。“虽然有两个汉字,但前一个汉字的对应梵文字只有上部接续半体,而第二个汉字对应梵文字为下部接续半体,再加上母音符号”。例如司嚩—哈—,其中的司嚩,拼音为S VA。是S+VA。它表示前一个汉字的罗马拼音只有子音(如S),而后一个汉字的罗马拼音则是一个子音V加上元音A。

3、二合音读诵的要求:

二合音在读诵时,按读诵要求,凡是标示为二合音的,两字应为一木鱼。一木鱼,如同唱歌的一个节拍。这亦是节奏要求。“二合者,二字相合,一时急呼”。一时者,一鱼也。

孔雀经单行本文后有注文,说到二合的读法:“咒文间有「二合」、「引」及四声,短长轻重音之标示,共修阅读”。“搜藏经诸版,以宋、明、清版,相互参酌校对,将短音(二合)变通为XX一鱼、长音「引」为「X—」二鱼。俾共修读诵,声调一致,阅读亦较醒目”。

经文中亦有三合,即为三合音。其理皆同以上。经文中标有「引」者,则为长音。在开成版《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中,标示为字后附加一短横。(“—”)有长音标示则为本字为两鱼。

(此文是过去按导师布置题目所写)

文:老 杜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