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描述有关孔雀经的章节
公元317年,即东晋元帝建武元年,西域僧,帛尸梨蜜多罗译《大孔雀王神咒》。这是传入华土汉地最早的密教经典之一。到了盛唐时期,不空大师翻译《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和《佛母大孔雀明王经画像坛场仪轨》,并在皇宫里设孔雀法坛,洒净作法,祈雨祛灾。在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三百余年的发展,孔雀经曾有八次滚动翻译。孔雀法的弘传在盛唐达到了高潮。
晚唐五代之后,佛教遭遇灭佛之难后渐行稀落。连年的战争,百姓大举迁徙。孔雀经流入民间传播。宋代时期孔雀经又一次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元代以后,渐有藏传密流传内地,和汉传佛教一起影响及元、明、清三朝。孔雀经法的流传也有同样的发展过程。
异域之孔雀明王的形象,孔雀经中的情节、人物和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渐渐地融入了汉地华土之宗教、文学、音乐、绘画等方方面面。对其发展,扩大视野,参入了新鲜的元素。
明朝中期吴承恩着作《西游记》就有关于孔雀明王的描述,也有和孔雀经里相似的妖魔鬼怪出现。
《西游记》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来,就整素斋,管待长老,请开启念经。这长老净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然后开《度亡经》 一卷。诵毕,伯钦又请写荐亡疏一道,再开念《金刚经》、《观音经》,一一朗音高诵。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弥陀经》。各诵几卷,又念一卷《孔雀经》,及谈苾蒭洗业的故事,早又天晚。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八戒闻言,又愁又笑道:“师父,你说的那里话?我只听得佛教中有卷《楞严经》、《法华经》、《孔雀经》、《观音经》、《金刚经》,不曾听见个甚那旧话儿经啊。”行者道:“兄弟,你不知道,我顶上戴的这个箍儿,是观音菩萨赐与我师父的。师父哄我戴了,就如生根的一般,莫想拿得下来,叫做《紧箍儿咒》,又叫做《紧箍儿经》。他旧话儿经,即此是也。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如来道:“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
文:老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