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照妖镜,看清邪魔外道
发布时间:2020-09-24 19:33:09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5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汝等比丘,

于我灭后,

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

如暗遇明,

贫人得宝。


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

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佛遗教经》——


阿难!

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

依之修行,

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大般涅槃经后分》——


一居士问:修行没有明师传法,一世能解脱吗?


【妙祥法师开示】


阿难尊者,曾经在修行中有一天有所证悟,他就跟佛讲,他说:“我今天体会到了,修行有一半是善知识给的。”


佛说:“你讲得不对,你的全部修行完全是由善知识给的。”


所以说修行没有明师传法是不行的,应该有明师。这个是因为师师相传,这是很重要的。


这“师”指的是什么说的,是戒律。所以说对戒律,必须按照释迦牟尼佛所定的戒律去修行,不能给变样,这就叫师传。


如果不传戒律,就不能说是真正的师传。因为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说“以戒为师”,所以戒才是真正的师传。


“一世能不能解脱”?在于我们是否努力。如果你不努力,永远不会解脱。别说一世,千世万世他也不能解脱。


如果我们努力,终究一天,到位了,就会解脱。努力一天,就解脱一步。


特别是在末法时期,虚云老和尚讲,善知识难遇,在善知识难遇的情况下,你不如一部《楞严经》常随其身,作为你随身的善知识。这是很好的。


所以说我们现在应该要找善知识,要看《楞严经》,要学习戒律。这样我们早晚一天会解脱。


佛讲:“阿难,如汝所问,佛灭度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罗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尸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戒律。佛说:佛灭度后,以什么为师呢?就要以戒为师。佛在世以佛为师,佛走了以后,以戒为师。


戒为汝等大师——就是说戒就是佛,佛就是戒。这是很重要的,这是佛亲口所宣、所讲的。


现在有的人把戒看成什么呢?人天小乘。他没有看成是佛,他看成是一种修行的方式,可修可不修。修就多一点,不修也没有问题,这是错误的。


如果没有戒律,诵一切的经,佛所不听。不管你是念佛、诵经,佛所不听。必须以戒为师,所以戒律对我们末法时期就十分重要了。


尸罗波罗蜜戒,这个尸罗,就是说戒像波罗蜜一样,非常甜美,能滋养我们的身体,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不光是出世的问题,你守戒律,包括在世间上,就是你不出世,也会得到庄严,非常庄严,而且事事如意,人人尊敬。所以这个戒律对我们来讲是太重要了。


现在为什么说戒律重要?因为魔所害怕的就是戒律,他们首先破坏的就是戒律。所以有了戒律,魔就无所遁身,也没地方藏了。


你说得再怎么好听,再怎么骗人,按戒律一衡量就知道你所说的是错误的,是不对的,是骗人的,和佛所讲的法是不一致的。


所以说佛戒是照妖镜,什么样的邪魔外道都可以看出来。


我们如果学佛,一定要把握住戒律这一关,有了戒律才有我们的法身慧命,没有戒律我们的法身慧命就不成立了。


所以说“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这句话严格讲,可以讲几天几夜,可以讲这一生也讲不完,为什么呢?因为戒能生定,定能生慧。


但很多人的认识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定是定,慧是慧。定从哪儿出来的呢?他认为:我打坐,这就是定;或是我念佛,这就是定。


就好比一个碗,底下有眼儿,如果这个眼儿不堵住了,你再怎么努力,也就是装再多的水,都会从这个眼儿里流出去。


所以要想把这碗装满,首先应该把这眼儿堵住了,才能装满水。


戒律就能堵这个眼儿,也就是能堵住漏洞。所以说戒能生定,戒能保证定不断地增长;由于定力不断地增长,才会逐渐有智慧。


就像开矿山一样,你没有好的工具,打不开矿山。打不开矿山就挖不到里面的宝藏。特别是甚深的定慧,什么是甚深的定慧?那就是出世间的定慧。


出世间的定慧必须由戒律来完成,这个没有什么疑问的,如果没有戒律,它是不可能产生的事情。所以说戒律能产生甚深的——也就是出世间的定和慧。


所以佛讲:戒为无上菩提之本。没有这个根本,你想得无上菩提是不可能的。所以说阿难尊者,他问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以谁为师?佛说以戒为师。


“戒为汝等大师”,这句话太正确了,救了千千万万无数众生。如果没有这句话,我们难以想象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溯源法语·摘自《经行》《吉祥经讲记》)


受持是经而毁戒者,

则是众生恶知识也,

非我弟子是魔眷属,

如是之人,

我亦不听受持是典。


宁使不受不持不修,

不以毁戒受持修习。


——《涅槃经》——


相关阅读

谁是你的师父

佛弟子,别做坏灯泡

这是佛门铠甲,专破“鬼打墙”

这种香,遍闻十方、诸魔远离……

有三种人学佛,只有一种是佛弟子


图片


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

图片


溯源法语

微信公众平台

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

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

所发内容

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


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图片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