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痛苦的真正原因,看完醒悟了!
快乐和幸福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如果活的很痛苦,原因只有一个:智商不够高。
世界上根本没有“高智商、低情商”这回事。
如果有,那是因为智商还不够高。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认知和欲望不匹配,每天只盯着自己想要的,却从不想着改变自己。
如果一个人的智商(认知)到了一定层次,一定是一个洒脱又自在的人。
1
如今我终于想通了一件事,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开悟”。
无论是孔孟、佛祖、老庄,还是瑜伽,上帝,它们存在的终极目的只有一个:引导我们进入开悟的状态。
“开悟”是“认知”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认知牢笼里。
每天只想得到眼前的小利益,幻想各种无妄的好处,却从不想打开自己的思维牢笼。
我们现在脑门上流的汗,都是当年脑子里进的水。
下面这副图就是绝大部人的状态:
他们每天疲于奔命,满地寻找金子和面包,他们两眼放光,却始终看不到那把能够打开自己“思维牢笼”的钥匙,这就是人最大的可悲,终生都是低智商状态,也叫“执迷不悟”。
如果一个人开悟了,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如果一个人执迷不悟,即便把所有的好机会/资源给他,他也接不住。
“开悟”也是“成长“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人生在世有两种痛苦:第一种叫生活的苦,是世俗琐事,是奔波操劳,是热嘲冷讽,是被收割。第二种叫成长的苦,是主动改变,是寒窗苦读,是埋头奋斗,是孤独。
生活的苦和成长的苦,你总得选择一样。如果你能接纳成长的苦,就可以避免生活的苦。
否则,你就在生活的痛苦里不断轮回。就像上图里的那个人,每天都在竭力的去抓眼前的面包。
所以,快乐和幸福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洞穿了世界的真相、规律和本质之后的淡定和从容。
2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成功吗?我见到过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生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无论一个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总有我们看不到的辛苦。
很多人以为只要自己成功了,就能挣脱整个巨大的枷锁,而实际上,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换一种修行的方式,尝试另一种苦难:
成功之前,你遭受的是琐碎生活的折磨,成功之后你遭受的孤独的折磨。
也可以说:所谓的成功,无非是换一种方法受苦。
没有谁的人生是不苦的,无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有权的还是没权的,在你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人人都有说不出的苦,只是每个人的阶段不同,方式不同。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天平叫“人后受罪”,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
其实人生的意义,就是一场修行。
修行是为了开悟,开悟的关键在于破除“我执”。
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活在自己的短见和偏见里,只有在临终的那一刻才能觉醒,发现自己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认知牢笼”里,然而此时人生已经即将结束。
怎么修行?
我们经常看到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逃离所处的环境,就宣称要离开世俗,然后去某个清净的地方去修行。
它们开始求神告鬼,迷恋那些玄乎的东西。这其实是现代人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这其实就是南辕北辙!
3
《金刚经》里有四句最经典的话,其中前三句是:
第一句: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非菩萨。
意思是:如果我们拜的那个菩萨,他拥有像人的样貌,那都不是菩萨。
第二句:“凡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意思是:凡是看见我就拜我的人,或者听到我的声音就上来求我的人,都是执迷于佛祖表象,这是邪道,永远都见不到如来。
第三句:“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能看透各种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就相当于见到佛祖的真身了。
不着相,不住相,才能见如来,才是真正的修行。
因此,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人要向内求,向外修。
所谓向内求,就是当我们有所求的时候,要明白在关键时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答案,别人只能给自己一个指点或者启示,最终拯救自己的还是自己。求人不如求己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向外修,就是当我们想修行提升的时候,要借助他人才能修自己,而不是把自己关闭起来谁也不见,甚至跑到深山老林里躲着,红尘俗世就是最好的修行。
而绝大部分人都搞反了,有困难的时候总是先想着去求别人,想修行提升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跑到深山老林里,以为自己变高明了,其实太傻了。
真正的修行,既不需要藏在深山老林,也不需要躲在寺院庙宇。你若真能参透规律和本质,你闭眼的那一刻就能望见净土。
最好的修行道场就是”红尘俗世“,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红尘炼心”。
所谓红尘炼心就是:当你遭遇困难的时候,你要从容应对,当你遇到惊喜的时候,你能坦然处之,用苦难磨砺自己,用诱惑锻造自己,这就是红尘炼心。
要明白,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好事或坏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好人或坏人),都是来度我们的,我们经历的每一份惊喜,遭受的每一份痛苦,都是让我们觉悟的。或好或坏,或痛苦或开心,都是只是我们修行的参照。
4
修行,就在当下!
修行不是一种对现实问题的逃避,恰恰相反,每一个现实问题,都是你修行的最佳入口,都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创业的道路艰难险阻,创业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的爱人之间有隔阂,夫妻关系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的孩子沟通有问题,教育就是你的道场;
如果你的身体有了问题,生死存亡就是你的道场。
每一件烦恼是道场,每一次情绪是道场,每一次恐惧都是道场。
举个例子:很多人可以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就是处理不好夫妻关系,每次一和爱人对话,说不上几句就要争吵。
假如从现在开始,当你想发火的那一刻,你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一下对方的不容易,然后心平气和的沟通,如果你能有10次这样的经历,你就会发现夫妻关系会融洽很多,完全可以不用让自己总是情绪激昂。
更重要的是,时间一长你会因此而变的宽容,因为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学会以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并学会了自我反省,并获得长足进步,这就是修行。
这个办法不仅适用于夫妻之间,也广泛适用于同事之间,父子之间,等等各种关系。
修行的道场就在你人生的每一个痛苦之处,在你每一次想冲动的时候,在你每一次急不可耐的时候。
千万不要试图跳过现实的各种问题,妄谈修行和各种高尚,那一定是空谈。
工作的问题,婚姻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生死的问题,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是我们的道场。
当一个人发现,一切都需要自己才能给予自己的时候,他就开悟了。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与世隔绝,绝尘而去,而是为了一种人生的洒脱,因为你将拥有一种看穿事物的能力,能对世事和人心抽丝剥茧,一眼看穿人心,直达事物本质,于是你将看到最真实的世界。
这就是《金刚经》里的第四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你将拥有一眼窥见所有事物本质的能力,此时一切表象在你面前都如梦幻泡影。
万事万物在你面前,如同洞若观火,你可以随时将红尘世俗置之度外,这就是一种洒脱。
这种能力,瑜伽称为“梵”,上帝称为“爱”,儒家称为“仁”,佛家称为“空”,中国人称为“道”。我们经常说的得道高人,指的就是这个“道”!
一旦修成了正果,佛家称为“开悟”,修成之后是“神”;道家称为“得道”,修成之后是“仙”。
道家的修行靠掌握规律,然后顺势而为,也叫“合其道”。佛家的修行靠的是因果关系,你为了结这个果而去种这个因,选择了因就要去忍耐,就是去承受那个苦。
如果一个人能掌握了万事万物的规律,那么就可以不用再吃生活里的各种苦,也就是说:抓住了规律就可以跳出“因果”这个局。
这就是“得道”,即:掌握了规律,这种人就是“真人”,从此逍遥。
同样的逻辑:如果你能坚守发心,忍受生活里的各种痛苦,百般忍耐,也可以超越规律这个局。
这就是“开悟”,即:看到了真相。这种人就是“觉者”,从此顿悟。
所以,“规律”和“因果”可以互相破译,“合其道”则可以“控因果”。如果你符合了规律,就可以跳出因果,如果你能控制因,就可以跳出规律。
世界上真正的牛人往往有两种能力:或者能一下抓到规律和本质,或者能瞬间看到真相,这种人就是“神人”。
5
未来社会每个人都要学会修心,修心比努力和拼搏更重要,练就一颗如如不动之心,面对各种外界变化,要把无常当有常,让红尘炼心,炼出一个强大的内心,才是未来一个人最关键的能力。
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开悟。
开悟之前,是“我在活着”,开悟之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它可以让我们从高维俯瞰自己,俯瞰众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这就像你在玩游戏,之前你总以为你是主角,一直在努力打怪,后来有一天你忽然变成了玩游戏的那个人,于是一瞬间你就看清了自己所有的问题。
能站在高纬审视自己,让自己看着自己的各种“行动”,随时纠正自己,这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能力,可以让我们从高维俯瞰自己,俯瞰众生。
从此开始游刃有余。这就找到了自己的“魂”,可自照,亦可照人。
人生一旦开悟,就看到了真相,就认清了人生本质,这种人的人生从此只能自己做主了。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