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護生 | 豐子愷的護生情懷

繁体


編者按:

豐子愷先生是弘一大師的徒弟,他在漫畫、書法、翻譯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是中國漫畫事業的先驅。《護生畫集》是豐子愷老先生遵從弘一法師囑咐所畫,歷時46年完成。所謂“護生”,實際是在“護心”,要“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今天我們重新來回味這些漫畫,跟著前輩的畫筆,培養眾生平等的無盡大悲心。
豐子愷的漫畫與散文透顯著一種深沉的護生情懷,護生實際上是對中國古代萬物一體思想的繼承,在這兩種思想的合力下,又成就了豐子愷頗具特色的藝術論思想。

護生的對立面是荼毒生靈。豐子愷反對那種庸俗的目的論,他認為:“原來宇宙萬物,各有其自己獨立的意義,當初並不是為吾人而生的。…… 美秀的稻麥招展在陽光之下,分明自有其生的使命,何嘗是供人充饑的?玲瓏而潔白的山羊、白兔點綴在青草地上,分明是好生好美的神的手跡,何嘗是供人殺食的?”據他在《憶兒時》一文中的自述,兒時有三件令他不能忘卻的事:養蠶、吃蟹、釣魚。其實,兒時記憶多得很,何以獨獨說此三事不能忘懷?就因為它們都是“生靈的殺虐”,使他永感懺悔。

細思之下,護生涉及到一個非常現實也非常棘手的問題,即吃葷吃素的問題。吃葷就要殺生, 這與護生直接相違。進一步,植物也有生命,那麼,是不是連素都不可以吃呢?  這些都是當時人就已經提出的置疑。豐子愷曾經轉述過時人的置疑:“後者以為一滴水中有無數微生物,吃素的人都是掩耳盜鈴;又以為動物的供食用合於天演淘汰之理,全世界人不食肉時禽獸將充斥世界為人禍害;而持殺戒者不殺害蟲,尤為科學時代功利主義的信徒所反對。”

應該承認,這些置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將護生主張絕對地貫徹下去,葷當然不可以吃,而素也應該在禁食之列,甚至連水也不能喝,因為水中有無數看不見的微生物。而實際上,如我們所見除植物以外,一切生命的延續皆倚仗其他生命的破壞。若根本不破壞任何生命,則亦無生命可以延續。比如,虎食羊,羊不能全其生;虎不食羊,則虎不能全其生。同樣,人要存活,也不得不消耗其他一些生命(動物或植物)。這是生命界的內在衝突,也是一個真正的難題。

作为护生的理论主张者,丰子恺必须对此做出解答。那么,他是否对这些置疑做过比较圆满的理 论回应呢?我们可以看到,丰子恺曾撷取儒佛两家的思想资料来加以回应:“佛家戒杀,不为已杀的三净肉可食。儒家重仁,不闻其声亦忍食其肉,故君子远庖厨。吃三净肉和君子远庖厨,都是‘掩耳盗铃’。掩耳盗铃就是‘仁术’。”佛教戒杀生,但一般允许食用三净肉。

《四分律》是我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佛教戒律,其中卷42規定:“若見為我故殺,若從可信人邊聞為我故殺,若見家中有頭有皮有毛,若見有腳血,又複此人能作十惡業常是殺者,能為我故殺,如是三種因緣不清淨肉不應食。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腳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乃至持十善,彼終不為我故斷眾生命,如是三種淨肉應食。”此處翻譯上有些小問題,嚴格地說,不是三種淨肉可食,而是同時滿足三個條件的淨肉可食: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不疑為我故殺。這三個條件其實可歸結為一條,動物不是因為我而被屠宰,因此,動物的死與我無直接關係。

“君子遠庖廚”的訓示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即是說肉可食,但不可親自宰殺動物,亦不可帶著欣賞性的眼光去圍觀動物被宰殺時的觳觫之狀。在此,豐子愷強調,即便吃葷屬掩耳盜鈴(因為食肉者必知前有殺生之事),它還是仁心的發顯(因為動物非因我而死,我亦不忍見其臨死時的慘狀)。如此一來,吃葷並不必然妨礙提倡護生,吃素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我認為吃素吃葷真是小事,無關大體。”

在抗戰時期,護生主張還關係到另一個現實問題,即是否可以抗戰殺敵。豐子愷的老同學曹聚仁稱《護生畫集》可以燒了,因為若將護生主張貫徹下去,將導出不可殺敵的結論。豐子愷對此論頗為不屑,他在1938年集中寫了一批文章為自己的護生主張進行辯解:“說者大約以為我們現在抗戰,正要鼓勵殺敵;倘主張護生,就變成不抵抗,所以說該書可以燒毀。這全是不明白護生之旨及抗戰之  意的緣故。我們不是侵略戰,是‘抗戰’,為人道而抗戰,為正義而抗戰,為和平而抗戰,我們是以殺止殺,以仁克暴。”

在“我們為什麼要‘殺敵’?因為敵不講公道,侵略我國;違背人道,荼毒生靈,所以要‘殺’。故我們是為公理而抗戰,為正義而抗戰,為人道而抗戰,為和平而抗戰。我們是‘以殺止殺’,不是鼓勵殺生。我們是為護生而抗戰。”應該說,豐子愷的辯解是非常雄辯的,因為事實是日寇荼毒生靈,違背了護生的原則,而我方抗日正是為了護生。相形之下,曹氏之論顯然是對護生的極大誤解,其背後是一種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機械思維模式。

豐子愷旋即又強調:“但這也是暫時的。等到暴敵已滅,魔鬼已除的時候,我們也必須停止了殺伐而回復於禮樂,為世界人類樹立永固的和平與幸福。”這裏是說,戰爭本身不是目的,戰爭只是作為手段,其目的恰恰是止戰止殺、爭取和平。因此,戰爭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選擇的下策,而且應該事成即止,這也很好地貫徹了護生的宗旨。

至此,我們可以總結豐子愷護生主張之本旨。豐子愷再三強調:“護生就是護心。愛護生靈,勸戒殘殺,可以涵養人心的仁愛,可以致世界的和平。故我們所愛護的,其實不是禽獸魚蟲的本身(小節),而是自己的心(大體)。”“《護生畫集》之旨,是勸人愛惜生命,戒除殘殺,由此而長養仁愛,鼓吹和平。惜生是手段,養生是目的。故序文中說‘護生’就是‘護心’。頑童一腳踏死數百螞蟻,我勸他不要。並非愛惜螞蟻,或者想供養螞蟻,只恐這一點殘忍心擴而充之,將來會變成侵略者,用飛機載了重磅炸彈去虐殺無辜的平民。”綜上,從時人的置疑與豐子愷的辯解中可以看出,豐子愷悲悼的不僅是生靈被殘殺,更是人性的喪失。他宣導護生,目的不在於禁殺動物乃至繁殖動物, 而在於養得一顆和平仁愛的心,然後將此心擴充開去,造就一個萬物皆悠遊的世界。
豐子愷的護生情懷秉承了中國傳統的萬物一體觀念。《莊子· 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認為,萬物同源,宇宙一體。在天地的呴育覆載之下,萬物托寄於天地之間,萬物生來並不是為了作對,本可以相安無事地並立而不對立。這是一種萬類並生、各適其天的生命太和之境。“我”與他者共徜徉嬉戲於太和之宇,人與人、人與自然融為一體,完成一次生命的共舞。這是一個大美的世界。
《護生畫集》第1集中有一幅《冬日的同樂》,畫面中祖孫二人並坐於家門口,雞鴨貓狗縈繞身旁,窗臺上又有花草招展,一切都是那麼的諧和。觀此畫,我們可以體驗到人與“非人”的和諧,從“渾然與物同體”中獲得愉悅。畫作呈送弘一法師後,法師為其題了一首詩,當中有一句:“ 何分物與我,大地一家春!”此詩深刻剔發了豐子愷護生情懷與萬物一體觀念的聯繫。豐子愷認為萬物一體是最偉大的世界觀,故堅決反對個體之間的相互侵伐:“並育於大地上的人,都是同類的朋友,共為大自然的兒女。”“天下如一家,人們如家族,互相親愛,互相幫助,共樂其生活,那時陌路就變成家庭。”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反對人與人之間相互戒備,主張打通人我之間的壁壘,真誠相待,坦誠而處。他在一篇隨筆中寫道:“例如鎖,具體而又明顯地表示著人類互相防備的用意,可說是人類的醜惡的證據,羞恥的象徵了。
在另一則隨筆中,他感歎道:“安得幾個朋友,不用下棋法來談話,而各舒展其心靈相示,像開在太陽光中的花一樣!”“下棋法”當指挖坑穽、暗藏玄機乃至殺機的方式。而不用“下棋法”的人就是裏外透明的人,沒有什麼可以隱藏,也不畏懼、防備什麼。的確,戒備心理的存在,正說明尚存人己之隔,未能臻於物我一體的境界。豐子愷還是一位“兒童崇拜者”。他把兒時看作黃金時代,在隨筆、漫畫中處處讚揚兒童,他自己也時時以童真的眼光來觀照這個世界。究其原因,除了借兒童的天真爛漫批評成人社會的虛偽驕矜之外,其底層依然是萬物一體的思想:“我相信一個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則家庭,社會,國家,世界,一定溫暖、和平而幸福。

子愷認為,就其原初狀態而言,世界是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一個曼妙的世界。他在早年寫道:“不但花月,一切自然,常暗示我們美和愛:蝴蝶夢縈的春野,木疏風冷的秋山,就是路旁的一草一石,倘用了純正的優美又溫和的同感的心而照觀,這等都是專為我們而示美,又專為我們而示愛的。”豐子愷執著地呼喚著人間世的“春天”。春天,一陽複始,貞下起元,最能體現天地好生之德。可人欲的膨脹造成人我關係、人與自然關係的緊張和衝突,此時充斥的是嚴冬時節的殺伐之氣,因而與春的精神相左。豐子愷認為,沒有止境的貪欲是人類社會一切禍亂的總根源。他感慨道:“自然永遠調和、圓滿而美麗。惟人生常有不調和,缺陷與醜惡的表演。

豐子愷認為:“能把自然當作人看,能化無情為有情,這便是‘物我一體’的境界。”豐子愷本人就是一個“能使無情盡有情”的典範,他的“多情”使他保有孩子般的天真,以此觀照世界,世間一切都變 得那麼有靈性,與他息息相通。在他看來,草木蟲魚亦有知。《護生畫集》第5集中的《救護》畫的是兩只螞蟻相互救助,豐氏題詩雲:“始信含識者,無不具人性。”在畫集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大量靈豬、義犬之類的漫畫。豐子愷慨歎,禽獸尚且有人性,而很多人卻喪失了人性,反倒不如禽獸:“我寫到這裏,忽把‘它’字改寫為‘她’,把‘前足’改寫為‘手’。排字人請勿排錯,讀者請勿謂我寫錯。因為我看見這熊其實非獸,已經變人。而有些人反變了禽獸!”的確,“我”而多情,則視物可以如人;“我”而薄情,則視人亦只如物。豐氏的這類漫畫及隨筆,無非是啟示世人超越小我,視廣大宇宙為與我感通的大生命,從而去加以護惜。在他看來,人有人生觀,貓亦不妨有貓生觀。其《物語》一文直接讓動植物(葡萄先生、南瓜小姐……)出場,代言萬物平等、各正性命之理。

本文轉載自靈隱寺官網


往期回顾閱讀

第一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第二届大公国学年度盛典暨玄奘奖颁奖典礼
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汪洋青海调研强调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上做实功
习近平: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汪洋:新一届中国佛教协会要革故鼎新 使佛教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
中央统战部表态:统战部的活动都是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开展的!
原创公益动画全网首发,给你我一个生机盎然的未来
青州龙兴寺佛像,惊艳世界的美
演覺會長:新時代中國佛教事業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假活佛” 10年騙2億!名下12套房,對女弟子實施精神控制

2024-03-17 13:54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