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食养|煨芋谈禅
文士对芋头有着特别的情怀,这很大程度上受掌故「煨芋谈禅」所陶染。
在禅僧辈出的唐朝,名僧的个人履历里,往往能找到几件为之增色的传奇事迹。
典型例子有鸟窠[kē]禅师,栖居于杭州秦望山峻峭处探出的一株巨松上,常年在枝叶密实处打坐修行,与一旁筑巢的鹊鸟共处。
相传,白居易曾劝说鸟窠禅师,居处过于危险。而鸟窠却回答说:太守身处的名利场更是险象环生。
▲南宋·梁楷 『八高僧图』局部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还有一位懒残禅师,因懒惰,只食僧人钵里的残羹剩饭充饥,原本很普通的法号「明瓒」,被怪诞的「懒残」替代。「煨芋谈禅」的始创者就是他。
据说,懒残禅师在煨芋期间处理了两件重要事务。
一是给李泌预言官运:当朝官员李泌由于政派斗争,数度被迫辞官退隐。
一次,在遭受中书令崔圆与宠臣李辅国的联手压迫后,他再次挂冠求去,避走湖南衡山。
这里僧院聚集,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李泌无意中被衡山寺的杂役僧懒残的非凡举止吸引,于是夜半登门拜会,希望求得指引。
这是一次反常的会面,尽管李泌异常恭敬,正兀自靠在干牛粪火堆旁烤芋的懒残僧,却对这位慕名者破口大骂,气氛一度紧张而尴尬。待到芋熟,懒残从火灰中扒出一个芋,吃了半个,另一半递给李泌,神秘地说:「切莫言语,领取十年宰相吧。」这之后,李泌果然当了十年宰相。
▲南宋·夏圭 『学堂客话图』
二是拒绝皇帝的召见:仍是在干牛粪火旁,因过于专注拨寻火灰中的熟芋,懒残禅师毫不理会奉德宗皇帝之命前来的使者,也对滴垂到胸前的长鼻涕置之不顾,场面滑稽。
使者笑劝,赶紧拭净清涕随他入宫面圣。懒残僧漠然回应:我哪有工夫为俗人拭涕!
这般情景,套用偈诗「深夜一炉火,浑家团圞[luán]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形容,最贴切不过。
这两个掌故的编造痕迹非常明显,却在文士界广为传颂。因为在唐宋,与知名禅僧结交是时髦又高雅的事,唐朝的王维、白居易,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类似名单可以列上一长串),都至少与一位高僧保持紧密联系。
长期浮沉官场导致他们神经敏感而脆弱,需要定期将内心的迷茫困惑、工作中遭受的压力挫折,与相当于精神导师角色的禅僧分享,以获取指引,得到慰藉。
▲南宋·梁楷 『八高僧图』局部
孤蓬芦岸,僧倚钓车
山家吃芋的方法有三,都算得上美味,是禅食的代表作。
土芝丹:个头较大的芋头,湿纸包裹,纸外涂煮酒和酒糟,以糠皮所燃的微火煨熟,趁温热剥皮大啖,勿加盐,能吃出新鲜的芋香。
土栗:拣小芋头,晒干储藏,待寒夜从瓮里取出,覆盖一把稻草,点火,以短暂而猛烈的火力和后期草灰的余热煨熟,据说质地紧实,香味接近栗子。
如果说土芝丹、土栗是升级版的煨芋,那么「酥黄独」可谓煮芋的进阶版。芋头煮熟剥皮,切片,裹上以研碎的香榧子、杏仁、酱及面粉调好的面衣,锅里油煎。面衣在芋片表面结成酥脆的外皮,点缀粒粒甘香的果仁,里面的芋肉粉化软糯,芋香味饱满,组合成口感层次丰富的美食。
在清中期食谱『调鼎集』里,有一道「炸熟芋片」,用杏仁、香榧子研末和面,加甜酱拖面油炸,显然就是酥黄独的翻版。
黄独,别名「土芋」,是一种薯蓣科植物的茎块,形似土豆,表皮带密集的圆形小斑点,因含黄独素,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一般入药,餐桌上不太常见。「酥黄独」可能因芋头外层的粉衣酥脆,带突出的果仁颗粒,让人联想到黄独的小斑点,故名;也可能是由黄独或其他薯蓣类块根制成。如今,则可选择拳头般大小、熟后呈淡紫色、肉感粉糯、芋香味比较浓的香芋。
雪夜,芋正熟,有仇芋曰:「从简,载酒来抠门。」就供之,乃曰:「煮芋有数法,独酥黄独世罕得之。」熟芋截片,研榧子、杏仁和酱,拖面煎之,且白侈为甚妙。诗云:「雪翻夜钵截成玉,春化寒酥剪作金。」
——南宋·林洪 『山家清供』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佛教遗产共享网络展览开幕
汉藏融通 爱国爱教——纪念“翻经沙门”法尊法师圆寂40周年暨诞辰118周年座谈会在衡水深州举行
燃灯节 | 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601周年!
地藏菩萨威神加持:梦中万里之外捉鬼
在《地藏经》中,地藏菩萨说,他的神通威德是佛力加持的,还有普贤大士加持的。地藏菩萨的话,肯定有谦虚的成份,而得到佛力加持这个事,也是真实不虚,只是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修行人,但凡有一点悟处,或略显本..
在家人事务牵绊多,怎样修行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偷闲修学佛法,所以多被事缘所牵扯,不能像出家人没有世..
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
在家念佛需注意的三项事
今天佛七圆满,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几样事情须要和大家讲一讲,回家以后你们好注意到。第一项,回去以后要精进念佛。在家里修的那种精进和在此地打佛七的精进不一样。这里七天打七是勇猛精进,回去以后,当以平常..
梦是真的,还是假的?
文:梦参长老梦,大家都知道是假的,做梦哪有真的,但是人生都在梦,人生都在梦中,感你这一段接近圆满了恢复知觉了梦醒了,醒了再做第二个梦。但是梦是假的?是真的呢?对我来说好像是真的。所以经典告诉就我们,梦..
若想证悟大圆满,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法王如意宝】
修大圆满实修大圆满我们要对上上下下的胜劣众生有一颗善良的心,除此之外,还应该看看相续中是否生起了大圆满的修行境界。若想让大圆满的实修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必须长时间实修上师的口诀。举个例子,就我而言,我依..
“执著”和“进取”到底有什么区别?
问: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法师答: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失去进取心,因而不敢走..
心若不安,到哪里会安呢?
你们现在坏的念头很多,好的没有体会,遇到境界很容易被转走,懵懵懂懂的,所以还很危险。要知道你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受考验,只能像照顾小孩一样,慢慢让心安下来,才能修心。你们一定要守规矩,大陆丛林是很严的。承..
谨记,一个需要背诵的诀窍
一位居士曾向博朵瓦格西请教消除恶缘的窍诀,格西回答说:“你应当屡屡思维死无常,如果生起必定死亡的唯一观念,那么净除罪业无有困难,奉行善法也无有困难;如若在此基础上,你能常常修持并在相续中生起慈悲心,..
什么是佛教的六度法?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迷者受益。布施分为三种:财布施布施以金钱、物品去帮助穷苦者,改善他们的生活,或出资捐款印刷各种善书,经典劝化度人..
《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个偈颂中。【索达吉堪布】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1.“清净一切善业力”,愿我获得清净一切有漏业的能力。为什么众生从无始以来一直漂泊轮回、流转生死?就是有漏业力支配所致。《俱舍论》中说,有..
怎样才更容易得到佛菩萨加持?
如何得到佛菩萨的加持?有些人常常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很大的加持,得到一些殊胜的感应。自己却好像从未得到过加持?为什么努力念佛持咒诵经也得不到任何感应?究其种种原因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你为什么..
念佛如何克服昏沉散乱?
文:妙莲老和尚大家毕竟是具缚凡夫,虽发心修行,仍不易降伏身心。念佛时非昏沉即散乱,此是用功之魔敌。散乱不除,昏沉亦解不了。人虽静坐,若妄想又浮动,散乱即来。要想降伏就得有如强敌之勇,要用全副精神去作战..
遇到挫折,才去学佛?你是否被人问过?
在家学佛是有很多逆因缘,应该怎么办呢?在家居士有家庭责任、工作责任要承担,要敦伦尽分,然后随分随力地把时间用在佛法上,要安排妥当。家庭也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不能一学佛家庭关系就搞得非常紧张,甚至分裂..
有信仰,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
佛家认为,后人有信仰,信仰自己的佛性,信仰祖先是根,就有资格成为祖先的“香火”。老祖先可以保佑后人,孝顺父母、爱护妻子的家庭,就和睦幸福。每个特定的家庭有特别的因缘,有的后人是来帮助老祖宗了业的,有的..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你知道多少(关于中元节禁忌)
自阳历2024年8月4日开始,正式进入农历七月,农历七月十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且备受重视的日子,常被称为“鬼节”。在这一天,不仅有着丰富的祭祀习俗,还存在着一系列与风水相关的禁忌,这些禁..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