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卷 内容: 大乘单译经·第0431部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一卷后汉沙门严佛调译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佛言欲学菩萨道者。 当从此始。 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佛言一数。 为檀波罗蜜。 数息者神得上天。 为布施身中神。 自致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得作佛。 是为内檀波罗蜜。 为布施得度。 佛言二相随。 为尸波罗蜜。 意与心相随俱出入。 不邪念意不转为不犯道禁。 是为内尸波罗蜜。 为不犯道禁得度。 佛言三止为羼提波罗蜜。 意欲淫怒嗔恚。 能忍不为。 口欲甘肥美味。 身欲得细滑。 自制意能忍不受。 是为内羼提波罗蜜。 为忍辱得度。 佛言四明观为惟逮波罗蜜。 内观三身体外观万物。 皆当坏败无有常存。 不复贪心向道念无为常分别不懈怠。 是为内惟逮波罗蜜。 为精进得度。 佛言五还为禅波罗蜜。 断六入还五阴。 何谓六入。 色入眼为衰。 声入耳为衰。 香入鼻为衰。 味入口为衰。 细滑入身为衰。 多念令心衰。 是为六入。 亦为六衰。 亦为五阴。 何谓五阴。 色阴痛痒阴思想阴生殊阴识阴。 是为五阴。 还身守净断求念空。 是为内禅波罗蜜。 而守一得度。 佛言六净为般若波罗蜜。 知人万物皆当消灭。 意不净向生死爱欲断。 心净洁智慧成就。 是为内摩诃般若波罗蜜从黠慧得度。 问曰。 何等为檀何等为尸何等为羼何等为惟逮何等为禅何等为般若何等为波罗蜜。 佛言檀为布施尸为持戒羼为忍辱惟逮为精进禅为弃恶般若为黠慧。 波罗为从生死得度。 蜜为无极。 是为六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正有六波罗蜜。 佛言用人有淫怒嗔恚愚痴故。 行布施为除恶贪。 持戒为除淫怒。 忍辱为除嗔恚。 精进为除懈怠。 一心为除乱意。 智慧为除愚痴。 用欲去六事故。 作是六波罗蜜。 佛言人有六匿贼盗断恶故。 作檀波罗蜜主制身。 尸波罗蜜主制眼。 羼提波罗蜜主制耳。 惟逮波罗蜜主制鼻。 禅波罗蜜主制口。 般若波罗蜜主制意。 问曰何以故。 身应檀波罗蜜。 佛言人索头与头索眼与眼索肉与肉投身饿虎。 是为布施故。 属檀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眼应尸波罗蜜。 佛言眼不随色意不乱念。 是为持戒故属尸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耳应羼提波罗蜜。 佛言耳闻恶声不嗔恚是为忍辱故。 属羼提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鼻应惟逮波罗蜜。 佛言鼻知息出入。 常守不离。 是为精进故。 属惟逮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口应禅波罗蜜。 佛言口不骂詈不两舌不妄言不绮语。 是为寂然故。 属禅波罗蜜。 问曰何以故。 意应般若波罗蜜。 佛语阿难。 汝曹为道。 常当晓了知定诸垢浊秽清净自然不起不灭悉断诸根。 诸根断已。 不得复生。 为道者。 当发平等广度一切。 施立法桥。 当令一切得入法门。 广作唱导。 无端无底无形无声无边无际无上无下立教当施。 本无之中持法。 当使如来求道。 当在于心。 心意不正道亦不生立行。 当于本无之中垢浊以除。 内外清净。 从净见明。 以致自然已现是空之净。 净而复净空而复空。 空无所有是乃为道。 道之本无。 无所倚着。 上无所攀。 下无所据。 左无所牵。 右无所持。 自然而立清净为本。 空空之空故曰泥洹。 于有而无所有故为有。 于无而不无是为无。 于得而无所得是为得也。 第一发意菩萨  第二持地菩萨  第三应行菩萨  第四生贵菩萨  第五修成菩萨  第六行登菩萨  第七不退转菩萨 第八童真菩萨  第九了生菩萨  第十补处菩萨 发布时间:2025-05-14 14:50:5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shu-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