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0410 大方广十轮经
失译
8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堤耶山牟尼仙所住之处。与大比丘众俱。无量无数声闻大众。菩萨摩诃萨无量无边不可称计。说月藏讫。
尔时南方有大香云雨大香雨。大华云雨大华雨。无量璎珞云雨种种璎珞雨。大衣云雨大衣雨。于佉罗堤耶山牟尼仙所住处。是诸大雨皆悉遍满。大阴云雨而雨香华衣服璎珞。亦说种种无量法音。如是次第乃至广说三归声。持戒声。忍辱声。精进声。禅定声。具足智慧声。降伏四魔声。名称普闻遍满三界声。念定总持声。空无相无愿声。离欲声。色如聚沫声。受如水泡声。想如热炎声。行如芭蕉声。识如幻声。无常苦空无我之声。惭愧声。念处声。慈悲喜舍声。证诸法声。涅槃声。无窟宅声。三乘声。转法轮声。成熟众生声。度三恶道声。六波罗蜜声。善巧方便乃至具足十地声。游戏神通声。游戏无上大乘声。阿鞞跋致声。无生法忍声。入佛海声。诸来大众悉见种种雨。亦闻无量诸法音声。随意衣服严饰之声。又复皆悉见其两手有如意珠雨如意宝。其如意宝各出光明。如是光中皆见十方恒沙世界一切诸佛。是诸佛所各有菩萨而自围绕。其光明中尽见十方诸佛世界。若有病者蒙光触身众病除愈。一切系缚及应死者。光触身故皆得解脱。若身行恶口行恶意行恶。光触身时悉除三恶。若诸饥渴众生蒙光触身亦皆饱满种种谪罚身受苦切。乏少衣服严饰璎珞种种之物。蒙光触身随所念忆悉得满足。若有杀生偷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骂詈。蒙光触身如是等恶皆悉得除。若诸众生有求不得苦。蒙光触身皆悉受乐。光明清净悉无翳障风云尘雾及诸臭秽。苦恼辛酸不善音声。乃至怖畏恶触皆得除灭。远离诸恶一切邪伪谄曲亦皆无余。一切恶欲悉得弃舍。诸妙胜乐一切皆集。
尔时众会皆悉坚固。难动如地。心无去来不可毁坏。如是大众得未曾有。以何因缘我等身体今皆大重不能自胜。当于尔时有一帝释名曰净有。于大众中不远而坐。于是净有。即从座而起整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尔时世尊。告净有帝释言。如是如是。汝今谛听。吾当说之。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五浊恶世成熟众生故而来至此。与八十频婆那由他百千亿等大菩萨俱。悉为礼拜供养恭敬故。欲见大众集会故。欲听大众起随喜故。
是地藏菩萨作沙门像。现神通力之所变化。有如是等大庄严事。亦是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亦名声闻辟支佛正法伏藏。亦名解脱智宝之大宝渚。亦名菩萨救世之法。亦名涅槃导师商主。犹若如意宝珠所求满足。亦如宝渚一切商人所趣。亦如大地能生善根。亦是涅槃大法神器。亦是功德清净之瓶。亦是日月照明行处。亦是黑闇幽冥大炬。如月清凉除烦恼热。如无足者得如意乘。如乱心者得甘露味。如羸老者遇其机杖。是大福田之根本也。舍心无碍如彼浚流。救苦不难如赴亲友。除结使炎之大云盖。如净水珠能除秽浊。若趣险道回示正路。是疲极者安隐床座。是四使流生死桥梁。亦度彼岸无上大船。是三善根胜妙果报。是诸施者最上大乘。持戒不动如须弥山。精进难坏犹如金刚。忍辱坚固亦如大地。总持正法心无二相。禅定庄严如妙华鬘。智慧深广犹如大海。心无所依犹如虚空。方便无染如众华聚。处于外道如师子王。远离烦恼如犀一角。灭诸结使如洗尘垢。能除臭秽如疾飘风。将护有疾如彼良医。消除众病如妙药王。断诸烦恼结如持利剑。为怖畏者作大亲友。防诸怨敌如坚城堑。能除其渴如清净水。济诸饥乏犹如甘果。亦是裸者最胜衣服。与盛热者为密云盖。具足如是善根果报。清净第一坚固不坏。微妙色处能生爱乐。于大会处而生惭愧。除诸结使禅定行处。乘四正勤四摄駃流。忍辱大地亦如须弥。总持深广如彼大海。神足无碍自在虚空。降伏诸魔一切结习。修行正道无量禅定。亦为一切种智之渚。能转无作清净法轮。
地藏菩萨摩诃萨。为欲来故先现此瑞。亦为供养恭敬我故来至于此。佛复赞叹地藏菩萨言。汝从南方来。八十频婆百千那由他菩萨以神通力俱来至此。悉作声闻像在如来前。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即为合掌而说偈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以若干种天华香华璎珞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变成宝盖。是时地藏菩萨。在佛前坐听受经法。诸来会众。见地藏菩萨生希有想。以种种香华璎珞缯盖幢幡及诸衣服。以散地藏菩萨上作如是言。我等快得善利。佛神力故得见如是诸大丈夫礼敬问讯。
尔时复有渴仰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整其衣服。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此善男子。从何佛国而来至此。修何善根能作如是种种赞叹说佛功德。我从昔来未曾闻见。
尔时世尊告渴仰菩萨。止止大士。不须是问。一切大众及诸天人。除佛如来无有能知此善男子功德数量。如来今日必当显说。但诸天人愚闇自蔽。是族姓子。成就不可思议功德首楞严三昧。入如来行处得无量法忍。于诸佛法而得自在。入深法忍已度一切智海。此善男子。游戏以师子光三昧。登一切智山须弥之顶。摧伏异学成熟众生。在所佛国悉皆止住。
随诸佛国入智三昧。以是三昧力故。令一切国土众生见诸菩萨。
随诸佛国入智乐三昧。于彼国土所有供养随供养佛。
随诸佛国入清净乐三昧。入是三昧悉见诸欲一切过患。而于心相清净无染。
随诸佛土入惭愧三昧。而于彼国令诸众生悉得惭愧。远离诸恶无有愚闇。随诸佛国入水澋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悉入是定。令诸众生得宿命智。能知先世死此生彼。善于禅定。
随诸国土入无忧明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悉离忧愁。于诸佛国入神通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皆入神通三昧。
随佛国土入智明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悉离愚痴。便见十方一切佛国。随诸佛国入佛炬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皆归三昧。
随诸佛国入金刚光三昧。入是三昧已。亦能令彼一切诸佛国土。铁围大铁围。乃至须弥山王。一切溪涧沟壑。皆悉不现地平如掌。能令一切诸恶毒蛇。及以蛊道皆悉消灭。
随诸佛国入智力降伏三昧。亦能令彼魔及魔眷属。皆悉惊怖归依三宝。随诸佛国入电光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离后世怖得法安慰。
随诸佛国入味乐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随其所念饮食悉得充足。
随诸佛国入精气悦乐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得坚牢身离诸病苦。
随诸佛国入乐具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悉得床敷卧具衣服璎珞无所乏少。病瘦医药身皆端正。
随诸佛国入无诤智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身皆长壮端严殊大。远离一切怨憎系缚皆得受乐。皆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心无散乱。具足智慧深入法门。
随诸佛国入无忧怖三昧。而能于彼一切众生。皆得欢乐心离忧怖。
随诸佛国入光乐三昧。于彼佛国一切众生。得无碍智离于事务。
随诸佛国入善住金刚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得诸根具足悉不缺坏。随诸佛国入观幢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皆悉厌离弃舍诸恶。护持十善上生天道。随诸佛国深入大慈音声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各相哀愍皆起慈心。得无畏心。得无恼心等心。更相悲念。
随诸佛国入集福处三昧。亦能令彼一切众生。得离斗诤疾病饥馑非时风雨。饮食苦涩辛酸等味。皆悉消灭。是地藏菩萨。所至佛土入海电三昧。随所至国。一切皆悉变成宝地离诸秽恶。衣树璎珞树华果树严饰佛界。于晨朝时。入恒河沙世界三昧。为成熟众生故。从禅定起。令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于五浊恶世成就众生悉空无余。有佛世界。刀兵起时。此族姓子。以晨朝时入三昧力故。刀兵钾仗皆悉消灭。
随诸佛土有疾疫劫起害诸众生。亦令病疫自然消除。
随诸佛土若有饥馑劫起。令彼饥馑亦尽消灭悉得充满。
此族姓子。以是三昧威神力故。能令成熟一切众生。地藏菩萨。以不思议功德成熟众生。于过去无量恒河沙诸佛所。久发大悲坚固誓愿。皆悉成熟一切众生。庄严势力犹如雷震。于一食顷而能成熟无量亿等那由他人具足善根。
若有众生为无量亿种种诸苦恼。饥渴切逼。有称地藏菩萨名者。悉能令彼饮食充足灭诸苦恼。置涅槃道皆得快乐。
若有众生乏少衣服宝冠璎珞。病瘦医药种种众具。若称地藏菩萨名者。随其所欲皆令充足。安住涅槃道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离喜乐心。而与不喜乐集会者。若称地藏菩萨名者。一切乐具尽皆归之。所不喜者亦悉远离。是意所乐者。能令皆得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身心受苦众病所持。能称地藏菩萨名号。身心苦恼皆悉除愈。安置涅槃得第一乐。
若诸众生恶心相向。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令彼众生柔和忍辱更相惭愧。慈心忏悔安住涅槃。
若诸众生系闭牢狱。枷锁其身具受众苦。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令诸众生皆得解脱自在无碍。乃至应被系缚囚执鞭杖。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亦复如是皆悉解脱。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诸根不具疲极懈怠。颠狂放逸忘失本心。贪欲嗔恚愚痴嫉妒。悭吝邪痴。憍慢睡眠等恶皆悉炽盛。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如是众苦皆令解脱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为大水漂流猛火所焚。或坠高岩投身山险。或坠树木及诸屋舍而身颠覆。有如是等无量怖畏。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有如是等怖畏之事悉令解脱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为诸毒蛇种种禽兽之所螫者。或被种种毒药所中。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是诸怖畏悉得解脱。
若有众生为阿波魔罗掩蔽伤害。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四日。能令心狂心乱心战心调心颠倒乃至失心。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如是族姓男女。于诸怖畏悉皆解脱。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为诸罗刹恶鬼所捉。鸠槃茶所捉。富单那所捉。迦吒富单那。师子虎狼。恶毒蛊道。或为军阵战斗怨贼围绕。临敌惧死贪生求乐。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如是族姓子男女。速离众苦悉除患难。安住涅槃得第一乐。
若有众生为多闻为信为戒为施为禅定为神通为解脱。为色声香味触为诸功德。为工巧华果树木敷具。为增益财利。为诸医药房舍屋宅。为使水雨顺时。为得清凉。为求男女妻子方便修福。为除寒热令得正念。求如是等种种因缘。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此善男子。威德力故。悉能称彼无量众生功德所愿。
譬如下种于彼荒田。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皆悉变成微妙胜果。何以故。此善男子。以于过去无量阿僧祇不可数劫。如来之前发坚誓愿犹如大地。令一切众生皆得受用。是善男子。功德力故。能令善根牙茎枝叶乃至华果。皆悉润泽增长成熟。若有众生造作诸恶十不善业。能称地藏菩萨名号一心归依者。一切结使烦恼消灭。远离十恶成就十善。于诸众生起慈悲心兴利益心。是善男子。以精进力于一食顷。无量阿僧祇诸佛世界于一一佛国以一食顷。度脱无量恒河沙阿僧祇众生。以是相貌令脱诸恶。皆悉成就不可思议功德。此善男子。以是坚固誓力。能令成熟一切众生。如是族姓子。或作梵天身成就众生。或作自在天。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或作欲界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陀天.炎摩天.帝释身.四天王身。或作菩萨身。或作辟支佛身。或作声闻身。或作转轮圣王身。或作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等身。或作男身女身。或作童男童女身。或作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天.龙.夜叉身。或作罗刹身。或作鸠槃茶身。或作毗舍阇身。或作富单那身。或作师子身。或作虎狼身。或作象身.马身。或作水牛身。或作种种鸟身。或作阎罗王身。或作地狱卒身。或作地狱身。为诸众生种种说法。随诸众生显示三乘。皆悉令住不退转地。此善男子。成就如是不思议功德伏藏。以解脱宝而自庄严。亦是菩萨诸法之母。向大涅槃无上商主。善男子。弥勒.文殊.观世音.普贤等而为上首如是等恒河沙诸大菩萨。若人于百劫中。礼敬供养欲求所愿。不如于一食顷礼拜供养地藏菩萨。功德甚多所愿速得皆悉满足。何以故。此地藏菩萨。于一切众生能大饶益为如意宝故。此族姓子。若欲成熟众生故。能发坚固大悲伏藏。令满一切众生心愿。是故善男子善女人。应当供养地藏菩萨。
时会大众十方来者。菩萨摩诃萨及诸声闻。一切天人.夜叉.乾闼婆等。从坐而起随力供养。或以金银等屑散彼地藏菩萨上。或以种种宝华衣服.摩尼宝珠.及华鬘.珠璎.金缕幡盖。以散地藏菩萨上。复以无量音乐种种赞颂。供养地藏菩萨。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复以此供施修伽陀即说偈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说是偈已顶礼佛足。于是世尊。复说偈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作礼而起。白佛言。世尊。我当济度此四天下。增长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增长护念。增长寿令身无疾病。增长色力。增长名称。增长资业。增长亲友。增长眷属。增长信戒。增长多闻。增长于施。增长忍辱。增长方便。增长觉意及诸圣谛。增长入于大乘一切正道。增长照明真实法相。增长成熟一切众生。增长发大慈悲喜舍。增长无量一切净法。增长妙称名闻三界。增长法雨润三有流。增长大地一切物味。增长众生所有善业。增长法气无数福行。增长智慧皆悉照明。增长六波罗蜜所行之道。增长五眼通达无碍。增长灌顶。增长涅槃。增长威德照明一切未曾有法。众德究竟记莂咒术陀罗尼章句。我于过去恒河沙佛所。皆悉受持如是等咒。增长白净具足之法。增长种子根茎华果一切药谷。增长云雨地水火风。增长福乐。增长财物。增长无量最胜果报。增长基业。此咒利益能除一切苦恼系缚。即说咒曰。
閦浮(一)閦閦浮(二)阿含閦浮(三)婆吒迦罗閦浮(四)庵罗閦浮(五)毗罗閦浮(六)婆阇罗閦浮(七)阿卢伽閦浮(八)达摩閦浮(九)婆吒摩閦浮(十)婆帝耶尼梨呵罗閦浮(十一)鞞婆卢伽叉摩閦浮(十二)忧婆舍摩閦浮(十三)那耶那閦浮(十四)阇那娑牟致啰那閦浮閦浮閦浮(十五)毗尼梨夜那閦浮(十六)奢多婆閦浮(十七)娑遮修踬(十八)摩醯梨(十九)咃弥(二十)[賒-示+未]弥(二十一)遮迦啰斯(二十二)遮加摩私梨(二十三)差梨(二十四)奚隶(二十五)迦啰娑啰娑啼(二十六)呵梨波啰鞞(二十七)波遮啰婆陀祢(二十八)啰遮陀祢(二十九)婆啰遮遮遮醯梨(三十)摩梨(三十一)伊迦他他仙(三十二)他丘楼(三十三)闼梨( 三十四)舍梨(三十五)弥梨(三十六)摩叉(三十七)多叉(三十八)鸠梨(三十九)弥梨(四十)鸯久之多毗(四十一)頞梨(四十二)只梨(四十三)波罗只梨(四十四)久吒苦婆梨(四十五)真只真(四十六)真求梨(四十七)休楼休楼休楼(四十八)鸠流晃弥梨(四十九 )弥梨叉(五十)婆茶婆茶(五十一)罗窥窥梨(五十二)嚧[口*留]嚧楼留(五十三)婆婆阇毗(五十四)输檀祢(五十五)私婆呵(五十六)摩诃复陀楼迦沙毗输祢私婆呵(五十七)迦楼沙罗婆毗输檀祢私婆呵(五十八)迦楼沙乌阇毗输檀祢私婆呵(五十九)萨婆阿奢波利富啰檀祢私婆呵(六十)萨婆娑斯耶三波陀祢私婆呵(六十一)萨婆多咃迦多阿[券-刀+衣]底私婆呵(六十二)萨婆菩提萨埵阿[券-刀+衣]底阿[少/(兔-、)]无地底私婆呵(六十三)
世尊。今所说咒。是未曾有威德照明。是众德本。记莂章句陀罗尼神咒。我于过去恒河沙诸佛所受持是咒。增长一切白净之法。增长善种根茎枝叶华果药谷。增长雨泽地水火风。增长喜乐。增长财物。增长胜妙。增长产业。此咒威力。善能系缚。亦名善解。世尊。说此陀罗尼咒。与四天下声闻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护念。增长财物一切产业。增长佛法能令流布广大无量三界受乐。
[1][2][3][4][5][6][7][8]
尔时地藏菩萨。广说如是大记莂经时。佉罗堤耶山六种震动。一切音乐不鼓自鸣。雨众宝华。一切大众皆悉战栗生希有想。
尔时功德天女。功德乐天女。妙音声天女。坚固地神天。未曾有天。大光明天。如是等天以为上首。与一万八千及余大自在鬼神。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我等虽于四大得自在力。而不能知四大根本初中后相起灭因缘。不识怨憎。不知是善不善乃至亲友。若善男子。得是甚深般若波罗蜜能善分别如是四大初中后相知诸生灭。
佛言。如是如是。天女。此善男子。得甚深般若波罗蜜。善知四大初中后者。譬如善神有如意珠。能雨种种无量宝雨有大利益。如是善女天。此善男子复能雨于种种觉意无量诸宝。皆悉遍施一切众生。
譬如宝渚能出无量若干种宝。是善男子满足种种觉意等宝亦复如是。譬如波利质多罗树。华初开时光色妙好。如是善男子以无量佛法而自庄严亦复如是。如师子王于一切众生中无能惊者。如是善男子于诸众中亦复如是得无所畏。
譬如日出灭一切闇。如是善男子能除众生一切谄曲结使之闇亦复如是。譬如明月照四天下。能令迷者还得正道。如是善男子能令未入三乘迷于生死旷野道者。皆使回向得其正道安住三乘。
譬如大地百谷种子及诸药木。一切众生悉依增长。如是善男子。一切助道诸余善法皆得增长。
譬如须弥山王能善坚固。安住一切令无增减。如是善男子。安住佛法而不舍于一切众生。善根坚固无有缺减不令漏失。
譬如虚空一切众生行住出入依止而住。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亦皆依止。增长一切无量功德。
尔时一切大众。闻是地藏菩萨名号。生希有心得未曾有。恭敬尊重皆大欢喜。皆悉谛观地藏菩萨目不暂舍。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整其衣服。长跪叉手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如我今者欲发少问。唯愿听许时为解说。佛言。汝是真善丈夫。为欲显示一切众生无碍智慧。亦令他人作大丈夫。若有所问随汝意答。勿生疑难。如来今日当为解说令汝欢喜。尔时地藏菩萨。以偈问曰。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于过去恒河沙佛所已问此义。如是之法汝亦曾闻。具智慧行功德满足。以方便力渡于彼岸。汝为成就诸余众生安乐利益故。亦欲令一切菩萨摩诃萨众满足一切方便伏藏。为具六波罗蜜。欲满一切智海。为回诸帝王使不堕恶道。欲令十方世界三宝炽盛诸法久住。以是义故问于如来。善男子汝今谛听谛听。当为汝说。地藏菩萨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言。此是如来过去本誓愿力成就十轮。如此国土有五浊恶世。一切净法皆悉损减。离圣七财远诸智人。为断常网之所覆障。载恶道车不畏后世。常处无明黑闇之中。具行十恶能造五逆。诽谤正法毁訾贤圣。远离一切诸善功德成就恶法。能于如是多恶世界。悉令安隐得无所畏成就先圣最胜之法能转法轮。制诸怨敌皆悉际伏。摧灭烦恼犹如金刚。令诸众生安住三乘阿鞞跋致地。
善男子。譬如有人远离功德。世界国土或自境内。而有军起。或为邻国外来强兵之所践害。忧愁恼乱种种斗诤。及诸谄伪欺诳妄语有种种病。愚闇所蔽目视不了。为童子鬼魍魅所持。阿钵摩罗之所惑著。身体干枯狂乱失心。诸根丑陋手足不具。常乏财产无有福禄。不为一切之所喜乐。多归异道起诸邪见。心意颠倒趣三恶道。如是国土多诸耆旧。以为辅相臣佐吏民。爵禄有序而与同好不相侵害。如是建国。则有无量种种明制调伏人民。施戒慈忍威仪具足。难行苦行一切备满。以如是福德因缘。众生诸根皆悉具足。身体长大威德炽盛相好端严。常为一切尊重恭敬。皆共亲友仁性宽慈聪敏多智。若有尊重及诸王子备此德者。以诸香汤。调和冷暖以用洗浴。著鲜净衣其光如宝。顶上复有如是宝珠真金华鬘。手系素缯种种华鬘金银真珠以为珰环。杂宝珠网而作臂指。种种环玔如是等宝庄严其身。先所奉事天及诸仙一切帝释。悉皆听许敷置高座。如前父王登尊位时。升如是座绍王位已。一切龙王。天帝阿修罗帝。鸠槃茶帝。是前父王所有钟鼓。今受位时亦击此鼓。如是音声遍满城邑。一切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澡浴身体著鲜净衣。种种诸宝缯盖.幢幡.金.银.摩尼真珠.珊瑚.琉璃.珂贝.一切珍宝。以新王立。见有如是吉祥等相故种种献奉。尔时新王绍灌顶位。先王所置宿旧先臣。随其所能各为职司。若己国内自有军兴。及以邻国起诸兵众。随有怨敌悉皆殄灭。守护己国无诸毁损善增眷属更相亲友。
善男子。若能如是名为初轮灌顶王位。于其国土得安乐住初伏怨敌。寿命长远守护身命。如是如是。善男子。若人处于五浊诸恶世界。远难于佛。是故此中一切众生。心多嗔恚更相侵逼。一切人民皆悉愁恼。愚闇痴冥起于断常。种种斗讼贪嫉谄伪。作诸欺诳悉具十恶。取著众生恼乱人民。种种烦恼及诸过患。是故远离甚深法眼。为嗔恚病之所扰害。心常远离弃舍真实一切法味。意想散乱讥诃善法乐所爱味。常为烦恼及诸邪见惑网所覆。归依六师伤败圣道趣向三恶。有诸菩萨摩诃萨。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能度一切智慧大海。安住诸佛所行之道。皆悉集会到于我所。汝以修集种种布施。善能调伏成就苦行远离诸恶。久修诸佛难行苦行。常念智慧方便福德大慈大悲庄严璎珞广大伏藏。一切禅定总持忍辱。诸地大海皆已具足。不生谄诳幻伪之心。身相柔和满足忍辱。而常善顺以自庄严。皆悉近于一切智海。其色盛妙光明具足。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导师。亦与一切生死怖畏众生为作安慰。即是拘楼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如是等如来之子。于贤劫中最为上首。以禅定智水而自洗浴。著惭愧衣。是最胜大仙所行之处。亦是解脱功德华鬘。亦名一切种智无生真实而自庄严。是三善行能为三界作密云盖已。于过去一切佛土善得安住。处于金刚三昧之座。亦于过去声闻辟支佛所。安置尊座四念处座。亦是先佛所安置座。于一切智渚住于菩提。能转法轮绍三宝种令使不绝。击于法鼓出大音声遍满三界。以此法轮。声使诸天人.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鸠槃茶.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饿鬼.毗舍阇.皆以四圣谛寂灭之相而自庄严。三转十二行法轮。昔所未转如今转之。一切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皆不能转。为欲利益安乐一切诸天人故。
善男子。是名转于初轮。若今世后世是处非处如实而知。到于安隐无畏之处。一切怨敌自然降伏。如实而知能转梵轮。处处现于五浊恶世。诸弟子等正师子吼。若作五逆罪业众生成就十恶。如是人等碎诸烦恼犹如金刚。断诸有漏令得解脱。随其所欲安置三乘住不退地。
善男子。譬如有人初登王位。受灌顶已观察去来三世若干等种无量王事。而以智慧观察业因一切果报。随其性相而置爵位。以此三业故。令其国土增长安乐。邻国怨敌悉皆摧伏。何等为三。如灌顶王刹利。为护命故防备怨敌与他战斗。经营王宫及诸国土一切奉禄人民产业。是名灌顶大王成就第二轮。邻国怨敌不能侵害。守护身命长寿安乐。如是善男子。如来始成佛道得无上智。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眼。亦如三世诸佛所得法眼。故修行正法。为欲观察一切业报差别之相。具深法眼分别业因。能令善根一切炽盛长夜安隐。悉使众生成就种种无量之乐。能使一切外道怨敌自然降伏。
何等为三业。坐禅诵经营理僧事。云何为禅。禅有十种。何等为十。第一知身。知身六入。知我我所。知业因为因自在受生。知种种爱无明黑闇。知所亲爱无有真实。属众因缘欲苦相续流注不绝。为灭此等令悉除断。
云何为业流。观察一切三种业行。是名业流。生死无际爱因缘有。是名烦恼流。烦恼因缘故。无明和合能生名色。名色和合因缘故能生六入。六入因缘故能生触。触因缘故能生受。受因缘故能生后有。后有因缘故能生生。生因缘故能生老病死苦。是名苦流。如是三流皆从爱生。何以故。因无明业爱为水润。为欲枯涸此三流故。乐观无常名无常忍。能观无常苦空无我。信一切法愚痴无智。如幻如炎如水中月如梦。空无相无愿。寂灭无生空无诸相常观五阴空无相无愿。随顺忍乐观察出息入息。系念安般增数减数。观住观灭并观住灭。还数有二种。意与觉观俱。灭于觉观取出息入息相。减数有二。依止有出能除觉观。出息入息取其相貌。观住有二种。观出入息见其灭想心能住定。灭有二种尽除诸结深净于见。修出入息观察五阴。何以故。此出入息名色盛阴。亦名受想行识等盛阴。是名五盛阴种种不相应相。
复有五种非新非故非有非聚非言。如是五种。以此五阴观三种业。以此三业观究竟尽。复观六处。有我我所。有业无明为田爱为湿润。究竟灭尽以是观察。具四念处。修集满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乃至能满十八不共法。得无生忍及一切智。具足首楞严三昧。修出入息安般三昧。满足一切正法住处。若能如是修诸禅定。则是供养过去未来一切诸佛。是名佛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有能如此善修禅者。或是大士诸菩萨等。或是漏尽辟支罗汉如所修集。是名菩萨摩诃萨。则能满足十八不共法具一切智。
善男子。是人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是三世如来世尊甚深法眼。满足业行观察果报。安住众生于十种禅定。如是善男子。则能转于如来所转禅定法轮。彼善男子。云何修于如来诵习。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善男子。有少信心微薄善根。于世谛中善根未熟。令彼众生于初中后夜。以时诵习修禅喜悦求无上智。我于尔时安置大乘修习禅定。读诵受持种种供养。自诵教人诵。自说教人说。自供养教人供养。自住大乘亦教人住大乘。互相教化灭诸烦恼。皆为得于无上道利。亦欲灭诸众生无量等苦。亦为得入无所畏处涅槃之城。若有众生乐求辟支佛者。为说十二因缘法。乐求声闻者。为说百千四种阿含。及与无量阿毗昙等教。令诵习如说修行。善男子。是名如来修诵习轮。善男子。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缘。懈怠少智忘失正念。贪著住处衣服饮食四事供养。远离一切诸善知识。如此众生。教令劝化料理僧事及与佛法和上阿阇梨故。是善男子。则为安置如来劝化营事福处。如是善男子。如实知于修习业法。善男子。是名第二佛轮具足三业成熟众生轮。到于安隐无畏之处。能师子吼转梵法轮。令诸外敌皆悉降伏。如实能知众生因缘。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王。沙门.婆罗门.毗舍.首陀。谛善观察谁有勇健。种种伎能多闻持戒。善知分别有功德者。方便智慧能勤精进坚固不退。种种福德而自庄严。于是众中作灌顶刹利王。随其相貌金银珍宝仓库谷帛。及诸田宅奴婢仆使。皆悉给与此国。若有于众生中能持戒者。如此众生亦给短乏。若有众生不持戒者。少于精进懈怠懒惰忘失正念。无慈愍心亦无返复。不畏后世在欲淤泥。如是灌顶刹利大王。随其事相谪罚安慰。或以教令谪罚。或以系闭谪罚。或以财物谪罚。或复有夺种种产业。或有罚其鞭杖。或有截其支节。或有斩其身首。有如是等无量教授。是名灌顶刹利大王第三轮也。能令增益己之国土。降伏一切诸恶外敌。守护身命令得长寿。如是如是。
善男子。若我声闻弟子。离于智慧方便福德及诸调伏。忘失正念乱心放逸归依于我。我知体性随其相貌而调伏之。若有贡高难可调伏。心不恭敬不坚持戒。为法久住而调伏之。若起心念教令心悔。又须言语而谪罚者。驱令下意终不与语。亦于僧中谪罚令其礼拜。呵诘嫌责不同僧利。或在僧前四体投地自归伏罪。或时驱出不得共住。我知众生种种体性。心所趣向。能生信解。为利彼故除其黑闇干竭驶流得涅槃乐。为欲调伏破戒众生。广说诸经地狱等苦。若有众生能起信敬净意方便随彼体相说诸善根。为具善故乃至令得到无畏城。善男子。是名第三轮也。以如是轮。随彼众生得种种解。修行诸业悉具善本。使得安隐到无畏处。如彼贤圣转佛法轮。外道怨敌自然降伏。能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于国人民有若干种。邪归邪见邪解邪出家。或于吉相专修如此。无量苦恼伤害众生。灌顶大王以先王旧法。为彼众生令专修学断除倒见。先王旧善治国之法亦使修行。灌顶刹利大王制法。令诸众生悉同一意俱共调伏。同一悕望同所乐欲。同共归趣皆令和合。随顺先王旧国之法听受诏命。皆共随伏同奉国法。尔时灌顶刹利大王。常与国人同其饮食。而共戏乐不相疑猜。心相体信共行王法。是名灌顶大王第四轮也。
以如是轮能令己国悉得增长。并制怨敌皆悉降伏。能保国土守护寿命。善男子。如来世尊。见诸众生有若干种。邪归邪见悕乐邪业。观诸众生。以是因缘。己于过去诸佛如来在大众前。数数开示佛法因果。说六波罗蜜修行正道。说佛法僧三宝圣种。数数显现一切业报。示教利喜而将导之。令诸邪见悉得解脱。及与四众亦皆解脱。具修善行柔和调顺。游戏四念处。于诸解脱知见正道。悉得快乐令法久住。使三宝种终不断绝。乃至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一切禅定解脱知见。悉得自在游戏无碍。如是善男子。是名如来第四轮也。
如来成就如是轮故。令诸众生一切归依。皆修善业同其知见。安隐快乐悉令住于无畏之地。高胜大仙所证之处转佛法轮。一切沙门婆罗门诸梵魔天所不能转。摧伏天魔一切外道。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大王。能令己国及他人民。若自妻色心无厌足。于他产业并诸妻色皆生贪著。守护城郭禁诸杂物。国土村邑及以王宫。乃至戍逻皆悉遮制致密坚固。善男子。是名第五灌顶大王禁制轮也。
时灌顶王。如是成就轮已。能令外诸怨敌皆悉降伏。亦使己国常得增长救护身命。
善男子。如来多陀阿伽度。能令魔王波旬。九十五种众邪外道。及诸无量一切众生。于己产业心无厌足。乃至欲害我故。以火坑毒饭。推山欲压。放其醉象。或拔利剑。以如是等而逐于我。或以尘秽而坌于佛。或以淫欲而谤如来。或言非人亦非丈夫。如是种种诽谤毁呰。而口恶骂于佛法僧。为诸利养众因缘故。而生嫉妒诽谤声闻。如来世尊善守六根住四梵处。教诸声闻或以四念处。以四辩才。为说声闻三解脱门。如是如来有若干种。或以世间法及出世间法。能令一切如实而知。善男子。是名如来第五轮也。
如来修如是轮。以出世间智。令他众生种种归依。皆同产业共其知见。安隐快乐住无所畏。是诸高胜大仙居处转佛法轮。沙门婆罗门。诸梵魔天所不能转。悉能摧伏一切天魔及诸外道。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1][2][3][4][5][6][7][8]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诸秘要法守护之事皆悉备已。然后与诸宫人婇女而自围绕。游戏五欲放逸自恣。不摄六根肆情快乐。是名灌顶刹利大王第六轮也。外诸怨敌悉皆降伏。增益己国寿命长远。族姓子。如来世尊及诸菩萨摩诃萨诸声闻众。深自防护得无所畏。
尔时如来入于初禅。第二第三。乃至第四禅。入于空处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悉入诸佛行处三昧。
尔时如来入三昧已。无量亿那由他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饿鬼.毗舍阇.富单那.迦吒富单那.粗弊恶心其意佷戾无有愍伤。于诸众生不起慈心言无后世。而彼见我入一切佛行处三昧故得胜欢悦。于诸三宝得最胜盛。爱乐欢喜尊重恭敬得未曾有。离一切恶心多悔过。于一切种无量无数业障烦恼障法障。于一刹那顷悉能灭尽。功德智慧皆得具足。背离生死趣向涅槃。一切皆悉护持佛法。是名如来第六轮也。
如来成就如是轮故。禅定解脱三摩跋提断众生结。以是智慧灭诸烦恼。到安隐处得无所畏。高大胜仙转于梵轮。若沙门婆罗门。及诸魔梵所不能转。一切外道尘劳怨敌皆悉降伏。于四众中而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与四兵众。一切己国城邑聚落。园树田泽泉池溪谷。丘涧及诸旷野。遍观己国。于其中间所有产业。若于彼处多有疑畏敌国怨贼。刹利大王便随其处。置同心人防诸怨贼。善守己国令得安乐。是名刹利灌顶大王第七轮也。外诸怨敌皆悉降伏。增益己国寿命得长。如是族姓子。如来世尊。为诸众生开示佛眼。若欲心如实知欲心。若嗔心如实知嗔心。若痴心如实知痴心。亦知众生为诸烦恼有种种病。随其所行如实而知。如来悉于如是等处。皆以方便精进势力。令诸众生随其类根。以禅定药除灭烦恼。若有众生多贪爱者教以不净。若有众生可以四梵堂治者教修四梵堂。若有众生多愚痴者教观因缘。若有众生应修数息者教以数息。若有众生应修三解脱门者教以三解脱门。若有众生应修禅定者教以禅定。若有众生应修无色定者教以无色定。乃至应以首楞严三昧断诸众生烦恼病者。亦即教修首楞严三昧。何以故。不使众生堕于四魔。令得自在断人天道。亦复不令诸众生等。入于恶趣断三宝种。是善男子。如来能知一切至处。是名如来第七轮也。
如来成就如此轮故。到安隐处得无所畏。高大胜仙能转法轮。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魔梵所不能转。诸余外道一切怨敌皆悉降伏。于四众中而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为诸众生念先种姓。幼小嬉戏所生之处。及诸澡浴偃卧饮乳。剪治手足一切爪甲。案摩支节。乃至戏弄灰土供奉事者。习学无量种种伎术。游行他国晨夜住处。敬事王者及诸大臣。并作太子至今登位。得为大王受诸娱乐自在无碍。尔时诸方四维上下有大音声说偈赞叹。愿使常以正法治国不恼众生。为护国土故。是名刹利灌顶大王第八轮也。
成就如是轮已。是时灌顶刹利大王。能令一切外道怨敌皆悉降伏。自保寿命令得增长。如是善男子。如来世尊于大众中观宿命因缘。一生二生三生。乃至无量百千亿生忆念劫成劫坏。乃至无量亿劫一切成坏。我生彼处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生处。食如是食受如是苦乐。如是长寿如是久住。如是寿命边际。于彼没已而来生此。复于此没往生于彼。能知彼相一切方所。若干种别本宿命事。是名如来第八轮也。
如来成就如是轮已。到安隐处得无所畏。最胜大仙转于法轮。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魔梵所不能转。外道怨敌皆悉降伏。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于其国界所有人民。悉知根原。种姓眷属皆悉勇健种种伎术。知其贫富端正丑陋。乃至死时。或以自业命终而死。或犯王法刑戮而死。或更相残害夭寿而死。或以鞭杖闭系囚缚。或以伎术战阵斗诤。或以财物。或以爱欲。或以嗔恚。或以饥渴。或以己过患。或以老死。或以中年。或以幼少。或作善业。或作恶业。一切死者皆悉察知因缘本未。
如是思惟。若有众生修善因缘为欲生天。或有众生修恶因缘趣向恶道。如是思惟。修身善行。修口善行。修意善行。我常方便教修布施。皆令调伏随顺此行。若命终时当生天上。常处善趣远离恶道。如是灌顶刹利大王。勤修一切身口业善。好行布施饮食衣服象马乘骑。卧具医药种种所须。乃至给使奴婢僮仆皆悉施与。并舍头目及诸手足。不惜身命。悉断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嗔邪见。
如是灌顶刹利大王。有十种利益。护善名称而得财业。身相微妙多得眷属。少病少恼得贤智眷属。趣向善处。皆悉供给亲近供养。名闻十方一切皆为说偈赞诵。诸大天神悉来拥护。身坏命终得生天上。是名灌顶刹利大王第九轮也。
成就如是轮已。增益国界寿命延长。如是善男子。如来世尊为诸众生。悉知他人死此生彼如实而知。若有众生成就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诽谤贤圣。邪见颠倒。以是邪见因缘业故。身坏命终堕于恶趣生地狱中。或生畜生及诸饿鬼。若有众生。成就身善业.口善业.意善业。不诽谤贤圣。具足正见。成就正见业因缘故。身坏命终入于善趣得生天上。生天上已或生人中尽诸结漏。
如是如来。善知众生诸业因缘。如来于诸众生。悉能发于大慈大悲。常勤精进现三种神通。能令安住世间出世间信。何等为三。一者神通。二者说法。三者知他心。以此三种神通。令诸众生安置世间出世间信。知一切趣一切有为一切受生皆得解脱。善男子。是名如来第九轮也。
如来成就如是轮故。到安隐处得无所畏。最胜大仙转于法轮。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魔梵所不能转。一切外道诸余怨敌皆悉降伏。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善男子。譬如灌顶刹利大王。于四天下。一切众生为病所恼。弃舍王位。以种种香汤而以澡浴。洗沐头发著鲜净衣。端坐思惟。为除一切众生病苦皆得解脱。如是灌顶刹利大王。以华香璎珞及众伎乐。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皆悉供养已。各相谓言。如是灌顶刹利大王多诸功德。应为转轮圣王统四天下。我等应当建立此王治国政事。
尔时一切天帝。乃至摩睺罗伽等亦如是言。当立此王主四天下。尔时刹利大王具足七宝统四天下。为转轮圣王千子具足。皆多勇健形貌端正。能降伏外敌游巡四海。案行天下一切大地。终不谪罚刀杖加害。如法教敕皆悉受用。善男子。是名转轮圣王第十大轮也。
以是力故。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及八万四千海渚。皆使修集一切善法无不建立。守护身命寿得增长。
如是善男子。如来从初发心已来。于己身命乃至他身。所有烦恼若干种病。悉以禅定净水洗浴。以如实法大慈大悲溉灌其顶著惭愧衣。十方如来以禅定智力.大精进力.无量方便定意观察。欲灭一切众生烦恼种种过患。如佛世尊作如是言。最大智者福德庄严堪为法器。三解脱门。四无所畏。如来十力。十八不共法。一切智器大悲利益。救济一切诸苦众生。佛大商主。度脱无量苦恼众生与涅槃乐。加其愿力欲使满足成等正觉。无上法王。
如是福德具足智慧勇猛精进。如实正观了四真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如来能尽一切诸漏根本第十法轮也。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于四天下游戏自在。如来亦复如是。于诸四禅心得自在。四无色定修四梵堂。具四辩才正观四谛.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于一切智得自在力。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七宝具足。如来世尊具足七觉亦复如是。善男子。转轮圣王具足千子。如来亦有一切声闻诸大弟子。憍陈如以为初首。须拔陀罗为最后也。真是我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断一切漏。勇猛精进修四梵堂。犹如四兵降伏魔怨。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王四天下。有八万四千海渚皆随言教。如来世尊。亦有百亿阎浮提。百亿瞿耶尼。百亿弗于逮。百亿郁单曰百亿海水。百亿须弥山王。百亿四天王。乃至百亿非想非非想天。百亿铁围大铁围山。是佛国土广大无量。一切皆随如来教化。善男子。是名如来第十轮也。
如来成就如此轮故。若五浊恶世。一切佛法功德退没。离圣七财及诸智者。为欲除断覆一切患灭三恶趣。乃至后世无明黑闇一切世间。皆与十恶共相和合。造于五逆。诽谤正法。远离诸善。悉染一切不善根本。如是成就十种佛轮。到安隐处得无所畏。高胜大仙能转法轮。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魔梵所不能转。摧伏一切外道怨敌。以金刚智能破众生一切烦恼。令使三乘得不退转。于四众中能师子吼。
尔时菩萨摩诃萨。及以一切诸大声闻。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饿鬼毗舍阇人非人等皆称善哉。雨众华雨。雨杂宝雨。雨衣服雨。雨妙香雨。一切大地皆悉震动。
佛说如是十轮经时。在会大众。有八万四千亿百千那由他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得深禅定忍辱陀罗尼。复有无量众生未发菩提心者。今皆发心住不退转地。尔时复有无量大众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次第修学证沙门果。
尔时大梵天。名曰天藏。久殖善根住第十地。是大菩萨摩诃萨。是时众中有天藏大梵。从座而起整其衣服。右膝著地以偈问佛。
尔时世尊告天藏大梵。随汝所问。如来世尊。亦当随问而答。令汝欢喜得未曾有。尔时天藏大梵言。唯然世尊。以偈问曰。
尔时佛告天藏大梵。善哉善哉。大梵所问纯善第一。汝已满足一切诸行。于过去恒河沙佛所修行三业。摄心禅定常勤诵经。营理僧事炽然佛法。建立三宝如大梁柱。又复能为多人无量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之义。若善男子。依止威仪大记莂论。过去诸佛之所演说神通住持。是名如来成熟众生令悉厌离。为灭一切烦恼病故。为欲满足三乘道故。十方乃至恒河沙现在诸佛。亦说如是依止威仪大记莂论。为成熟一切诸众生故。令得厌离故。欲使摧灭一切结使故。为得满足三乘道果住持正法故。汝于过去诸佛所闻。我亦如是。依止威仪大记莂论。为欲成熟一切众生故。令得厌离故。灭诸结使。为得满足三乘法故。是故大梵。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天藏大梵言。唯然世尊。佛言。若有依止于十不善轮。则不具足欲界禅定。亦不能具足欲界善根。况能成就色无色界一切禅定。亦复不能成就三乘及余诸善。
何等为十。有欲修禅众事不具。有欲破戒成就恶法。生于倒见亦著吉相。恶心难调不顺贤圣。诸根轻懆而不具足微少善根。但作两舌多喜斗乱。作粗恶语而恒骂詈。好作绮语及诸妄言。生于贪嫉。见他得利常生嫉妒。一切众生有恼害心。作大邪见说无因果。天藏大梵。满足十事虽欲修禅。不能成就欲界小善。况能成就色无色界善根及三乘善法。复次大梵。又有十事而不能得成就禅定。何等为十。乐著作伎。乐著言说。多好睡眠。种种所求。贪著美色。乐著于香。乐著诸味。乐著音声。乐著于触。乐著觉观。大梵。是名十种。而不能得成就于禅。设使成就寻即退失终不能成。而但为得檀越信施。因其利养心生恶法。若在刹利诸王众中。多诸过罪为他骂詈。及加鞭杖截其支节。或犯大罪久受诸苦。若疾命终必堕恶趣。乃至入于阿鼻地狱。譬如阿兰迦兰.郁头蓝弗.蛭数拘迦梨.提婆达多。如是等毁坏禅定。乃至阿鼻地狱受大重罪。
尔时佛告阿若憍陈如。我今听汝清净比丘受于第一床敷卧具饮食肴膳。能除一切众生疾疫。何以故。若坐禅比丘阙少众具。一切心数多起散乱。但念诸恶而不能得成就禅定。乃至到于阿鼻地狱受诸罪报。若众缘备足修诸禅定。则易成就心得专一。若已得者皆令增长。一切不善觉观散心。皆悉能知不令得起。趣向涅槃到于彼岸。若有坐禅未成就者。初中后夜当勤修习远离愦闹少欲知足于一切结使起于舍心。一切贪欲嗔恚憍慢贡高两舌恶口妄语。如是等悉得远离。应受释梵四天王等百千那由他供养恭敬。况复婆罗门刹利居士毗舍首陀所有供养。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尔时天藏大梵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能修禅者。刹利大臣应加谪罚鞭杖。乃至兀其手足不耶。
佛言。善男子。若诸比丘佛法出家剃除须发披著袈裟。一切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若护持戒不应谪罚闭系兀其手足乃至夺命悉无是法。何以故。除其多闻及持戒者若有破戒比丘。于我法中而出家者。成就诸恶如败脓坏。非婆罗门自言婆罗门。非梵行而言梵行。退失堕落圣道果证。为诸烦恼结使所胜结使所坏。又复破戒诸恶比丘。能示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功德珍宝伏藏。若有依我而出家者。众生应作十种胜想。得无量无边福德。
何等为十。有诸众生见依我出家者。应作念佛想。以是净心欢喜因缘。不信一切诸余外道。及外道经书。若当见时即应思惟决定圣戒。以是因缘能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乃至不饮酒等。入涅槃城。
见有依我而出家者当起施心。以是因缘。于将来世财富无量。善去善向。殊胜供养常得充给。乃至入于无畏大涅槃城。又见依我佛法出家。柔和质直常行忍辱不生卒暴。心无狂乱喜乐正法。常好闲静阿练若处。乃至欲入涅槃无畏之城。
若有众生。破戒非法作恶威仪。见如是人当共软语乃至礼足。以是因缘。此人后世生尊贵家有大势力。常为一切之所瞻视。乃至当得入涅槃城。天藏大梵。若依我法出家造作恶行。如是比丘盲无所睹。此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梵行自称梵行。退没堕落为诸烦恼之所败坏。如此比丘修行恶法。犹能开示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善法功德伏藏。为善知识。虽不少欲知足。剃除须发披著袈裟服。以是缘故。能为众生增长善根。于诸天人开示善道。是以依我出家比丘。若持戒若破戒。我悉不听转轮圣王大臣宰相。不得谪罚系闭加诸鞭杖。截其手足乃至断命。况复余轻犯小威仪破戒比丘。虽是死人是戒余力犹如牛黄。是牛虽死人故取之。亦如麝香死后有用。能大利益一切众生。恶行比丘虽犯禁戒。其戒势力犹能利益无量天人。
譬如估客入于大海。断于无量众生之命挑其眼目。持阿摩那果捣蓰和合成其宝药。若有众生盲冥无目。乃至胎胞而生盲者。以此宝药而用涂之。众病得除其眼明净。如是如是。若诸比丘虽破禁戒造作恶行。于佛法中名为死人。复能令他一切众生。使得清净智慧法眼。能令见者尚得如是。况复为开示说种种法。
大梵。譬如烧香香体虽坏勋他令香。破戒比丘亦复如是。自堕恶道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恶行比丘为不信所烧。身坏命终。堕三恶道。能使他人得大利益示涅槃道。以是因缘。一切白衣不应侵毁轻蔑破戒比丘。皆当守护尊重供养。不听谪罚系闭其身乃至夺命。四方众僧。若至布萨自恣之时。听使驱出不共法事。三世僧物饮食敷具皆不听用。一切羯磨说戒律处。悉皆驱出不得在众。而悉不听王及大臣加其鞭杖系闭谪罚乃至夺命。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复次天藏大梵。有五种逆罪为最极恶。何者为五。故心杀父母阿罗汉。破坏声闻和合僧事。乃至恶心出佛身血。诸如是等名为五逆。若人于五逆中作一一逆者。不得出家受具足戒。若听出家则犯重罪应摈令出。若已有出家诸威仪者。不应加其鞭杖及诸系闭。
复有四种大罪。同于四逆犯根本罪。何者为四。杀辟支佛。是名杀生犯根本罪。淫阿罗汉比丘尼。是名邪淫犯根本罪。若人舍财与佛法僧。主掌此物而辄用之。是名为盗犯根本罪。若人倒见破坏比丘僧。是名破僧犯根本罪。若人于四根本罪中犯一一罪。皆悉不听佛法出家。设使出家不得听受具足戒。若受具者应驱令出。以有出家威仪法故。不应鞭杖系闭夺其生命。如是皆犯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有是逆罪非根本罪。有非根本罪亦非逆罪。何者为逆罪亦是根本罪。若人出家受具足戒得见谛道。断其命根是名逆罪亦是根本罪也。如是众生。于我戒律中应驱令出。何者为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在我法中出家。如是凡夫众生故害其命。若以毒药或堕其胎。是名根本罪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饮食敷具。悉不应与同共利养。
若有众生于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家自言更有世尊。或于种种诸吉相中生疑惑心。若复有人。于诸如来所说之法而生疑惑。于声闻辟支佛乃至大乘。于中诽谤出其过恶。见他读诵而作留难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恶近于逆罪。如是众生。若不忏悔除其罪根。终不听使佛法出家。设出家受具足戒不悔过者亦驱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毁谤三乘。坏正法眼欲灭法灯断三宝种减损人天。而无利益堕于恶道。此二种人名谤正法毁訾贤圣。地狱劫寿增长。如是诸恶业已。是名根本大重罪也。
何者是不威仪根本法。若比丘故淫犯根本罪。故杀凡夫人犯根本罪。除三宝物不与而取犯根本罪。故妄语犯根本罪。于此四根本中。若犯一罪。一切比丘所作法事悉不听入。四方僧物饮食卧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然帝王大臣一切群官。不应加其鞭杖系闭刑罚乃至夺命。是名根本罪体性相也。何以名为根本重罪。若人作如是行。身坏命终堕于恶趣。作如是行是恶道根本。是故名为根本罪也。
譬如铁丸虽掷空中。终不暂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等罪。犯四重禁。及二种众生。毁坏正法。诽谤贤圣。如是等十一种罪中。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坏命终皆堕阿鼻地狱。是故作逆业犯根本重罪者。皆悉不听度令出家。犯逆罪者如此人等。于其一身终不能尽诸烦恼结成就禅定。况能超出决定菩萨。命终之后必堕地狱受恶道苦。若有族姓男女。以深信心归依佛法。或趣声闻辟支佛或趣大乘。于我法中而得出家。受于具戒极有信心。护持根本四重等罪。常勤精进勇猛不休。日日拥护一切人非人等。终不虚受人天供养。于三乘中随所乐欲。何以故。志求解脱乃至舍命终不毁犯。何以故。如是三种众生。皆求涅槃修行其因。依止世尊。依止经律。依止声闻正位弟子。若有众生犯四重禁非佛弟子。我所显示甚深法相。一切无常苦空无我。为诸众生利益安乐。说解脱法波罗提木叉。如是经论及诸禅定盲无所见。破戒退没坠三恶道。若有族姓男女。于是波罗提木叉清净法中不犯根本者。我是彼世尊。彼是我弟子。随顺我语安住佛法。一切所作皆悉成就。安立戒身及诸善法。亦能建立能大利益安乐天人。世尊。如是之人。则具足一切声闻辟支佛乘乃至大乘皆悉善住。
何以故。是根本戒守护一切正法。及诸有漏无漏等法。皆悉因此而得成立。是故名为戒根本也。
譬如因地一切万物。百卉药谷皆因生长。如是善学四根本戒。一切善法皆因得生。譬如大地一切诸山。乃至铁围大铁围须弥山王皆依得住。如是善解四根本戒。声闻辟支佛乘乃至无上大乘皆依而住。
譬如大地一切物味依地而住。如是善学四根本戒。禅定解脱总持。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因而成。
譬如大地净不净物一切悉载。如是族姓男女。善学四根本戒。持戒毁戒。是法器及非法器。皆悉满足。谛自观察不讥彼短。而不自高亦不毁他。能为一切善法洲渚。犹如大地一切众生之所依止。
如是族姓男女。善能修学四根本戒。一切如来所说经论。皆生爱乐欢喜受持。不起种种非法之想。一切众生皆依四摄而自存活。尔时尊者优波离。从座而起。整其衣服叉手合掌白佛言。世尊。若世尊作如是言。是法器及非法器悉不讥诃。他未来时作诸恶行。如是比丘。非沙门而作沙门。非梵行而作梵行。今当云何呵责其心驱遣令出。
佛言。我悉不听俗人讥呵。复有十种非法讥呵即得大罪。何等为十。若僧不和合。于国王前而讥呵者是名非法。若僧不和合。于婆罗门众中而讥呵者亦名非法。
若僧不和合。于王眷属及诸大臣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若僧不和合。于白衣中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若僧不和合。于妇女小儿等中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僧不和合。于僧净人前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僧不和合。于比丘尼众中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僧不和合。于本怨嫌前而讥呵者是名非法。
若僧不和合。以嗔恚心而相讥呵者是名非法。有如此等十非法不应讥呵。假使举得少罪亦不应受。若复少有如佛法讥呵者亦不应受。
又复十种非法讥呵不应受。何等为十。若余外道来讥呵者亦不应受。非持戒白衣而犯逆罪。诽谤正法。毁坏贤圣。若起狂心。若散乱心。为诸余天地四方僧净人。若是一切犯禁比丘所举之罪皆不应受。是名为十非法讥呵所不应受。
若有比丘。造诸恶行共僧中住。清净比丘威仪具足。于非法处一切不行。成就五法。应顶礼僧足。语恶比丘言。我今欲举汝罪。是实不虚。是时非时慈心软语。为使佛法久得安住。为欲炽然一切佛法。若听我说。我当如法举汝。彼若不听。我当顶礼持戒比丘上座等足白言。大德。此比丘犯如是事。依于五法而举彼罪。上座比丘应察是语如毗尼。如修多罗。当以灭诤法如法除灭若犯重罪应以重治。若犯中罪应以中治。若犯微细罪当以微细治教令悔过。
优波离白佛言。世尊。若造恶行比丘实有过罪。而恃白衣一切势力。或恃巨富财物等力。或恃多闻。或恃辞辩。或恃弟子。如是等力。众僧当共和合持修多罗持毗尼持有戒德僧者。不取其语而用势力。有如是等应当云何。佛即答言。应诣国王大臣宰相如法治罪。优波离复白佛言。世尊。如此恶行比丘。若财物力。若多闻力。若辞辩力。能令国王大臣欢喜。或有非法朋党。为应舍置不耶。
佛言。优波离。若事未现应当舍去。若事已出僧应和合。速疾驱摈不得共住。优波离。譬如瞿麦妨麦稗莠。根茎枝叶与麦相似。若未莠出时不可分别。穟既出已。田俊农士并根俱弃。何以故。坏净麦故。
优波离。如是破戒恶行比丘。若恃白衣及诸势力住居僧中。过未出时人不敢呵。其事现已诸天便讥。当言僧中无有禁制。若恶行比丘。众僧应速和合疾共摈出。
优波离。譬如大海不宿死尸。如是我诸声闻大弟子众破戒谄曲。此等恶人不应共住亦复如是。若破戒比丘。为刹利王及诸辅相朋党非法。如此比丘。则得自恃多闻财物巨富辞辩。如是等力肆心无畏强僧中住。
尔时惭愧持戒比丘。心有所疑不应共诤。不应守护共作伴党。如是持戒比丘。便语国王及诸大臣。更至他国。
[1][2][3][4][5][6][7][8]
尔时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是刹利旃陀罗。辅相旃陀罗。少于善根不肯信向。谄曲愚痴自称多知。皆生憍慢不畏后世恶业果报离善智识。乃至趣向阿鼻地狱。为财利故。与此恶行诸比丘等。作非法朋党。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于未来世。刹利旃陀罗乃至婆罗门旃陀罗。善根微少无有信心欺诈谄曲。是诸愚痴现智慧相。不随善知识语。实是愚痴现为智慧。心常疑悔不畏后世。而无禁戒作诸杀生。乃至邪见欺诳于他。于诸世间常行诽谤语。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坏乱佛法。于我法中而得出家。常毁破戒作诸恶行。而刹利婆罗门。尽心供养多畜钱财。贪心染著取空言语。通致信命治生贩卖。好读外典垦土种殖。守护钱财产业舍宅。守护妻子咒说仙药。贪著衣服饮食之物。破戒恶行其声如贝。实非沙门自言沙门。实非梵行自谓梵行。乃至为刹利婆罗门。恭敬供养听受。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好喜破戒远离持戒。于我法中。若见有人持戒修善能谦下者。学与无学一切得向。如是比丘。皆悉不得恭敬供养。有所言说皆不听受。善男子。譬如有人到宝渚所。舍帝释青宝及大青宝。金银真珠皆悉舍离。大价之宝取于水精。若我法中。如是持戒有大功德。心常谦下而便舍之。取于破戒造恶行者。成就恶法不生羞耻心无惭愧。远离一切大慈大悲。反取如是诸恶福田。听受其语。供养如是造作恶人。师及弟子俱堕地狱。悉具于此十种恶轮。刹利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沙门旃陀罗。大臣旃陀罗。先修善根今悉消灭。乃至堕于阿鼻地狱。何等为十破戒恶行。如是比丘。乃至刹利婆罗门。忍乐恶见。诽谤阿练若比丘。愚痴谄曲非毁贤圣。诳惑世间。饮食钱财及诸利养。求名称故自苦其身。毁谤他人嫉妒斗乱。纯为利养。莫肯听受信用其语。退弃令下远离实法。皆言无有得道果者。亦无离欲能尽结者。但为利养而自显现。慎莫奉事供养是等。乃是谄曲诳惑之人。实非福田趣向道者。是时刹利栴陀罗。婆罗门栴陀罗。于阿练若比丘。不生恭敬希有之心。其心颠倒而不承事恭敬供养。不肯听受信用彼语。即是不能护持法眼绍三宝种。尔时国土天龙鬼神。而于三宝信心深重。皆同嗔恚如是刹利婆罗门等。互相语言。汝今谛观刹利栴陀罗。沙门栴陀罗。婆罗门栴陀罗。大臣栴陀罗。悉起憍慢。一切三宝断于善根近恶知识。退失善法当入恶趣。我等今日不复拥护如此国土刹利婆罗门等。一切天龙诸善鬼神既舍离已。于其国中堪任法器为福田者皆生舍心。若一切天神及堪任法器应为福田者。于彼刹利旃陀罗等生舍心已。于自国土及余邻国。皆悉兵起饥馑疾疫。更相残害不复欢乐。先所爱乐皆悉别离。忿心悭吝无有矜愍。于一切众生不起慈心。杀生乃至邪见无惭无愧。一切塔寺及僧祇物。皆悉食啖供其衣服。嗔诸左右悉生嫌隙。若与他战。令己军众自然退散。若欲死时皆结其舌口不能语趣向地狱。复次善男子。刹利旃陀罗。乃至婆罗门旃陀罗。皆悉远离诸善知识。轻慢三宝无恭敬心不畏后世。于声闻乘得少信心谓己聪哲。而于辟支佛乘及大乘经法。诽谤不信不读不诵。下至一偈。生不信心是名谤法。若复有人。少信辟支佛法及大乘法。而不信于声闻之法毁呰讥呵。亦名诽谤正法。是名诽谤三世诸佛正法之藏。断八正道破于无量众生法眼。若复有人。于如来所说声闻乘.辟支佛乘.及菩萨乘。若作障碍若隐蔽覆藏。乃至一偈。而不恭敬于三宝者。以是因缘令使守护一切国土。天龙善神。以不动信即便嗔恚。是刹利诸臣乃至结舌不语而死堕阿鼻地狱。复次善男子。若持戒有功德者。在彼国住具足法器。善入舍心安住静室。而不数数至檀越舍。亦不轻呵恶行比丘使彼觉知。亦不讥嫌呵责破戒。而恶行比丘。于清净持戒者所反生讥嫌。言作奸伪种种妄语。于刹利大臣。及至国中一切人民男女大小。悉于其前生诸诽谤。而彼刹利栴陀罗等。于诸清净持戒具足修行功德有名闻者。如是比丘真我弟子。具足一切禅定解脱。善巧言辞便起毁呰而生嗔恚。种种恶口粗语逼切令受苦恼。或夺衣钵及四方僧物资业敷具。驱遣令出。或时系闭或斩截其首。善男子。谛观亲近恶行比丘者。为得几所罪。乃至当堕阿鼻地狱。若众生造作五逆等罪及四根本罪。诽谤贤圣诽谤正法。超过一切根本之罪。如是恶行诸比丘等。我亦不听刑罚鞭杖系闭乃至断命。以是因缘得大罪报。况复坚持禁戒清净行者。若有比丘。于性重罪中。若犯一罪者虽犯重罪。和上众僧和合羯磨。所受之戒犹有余势。譬如妙香虽无香质。余分芬馨不可轻蔑。破戒比丘亦复如是。无戒白衣不应轻慢。虽非法器。于贤圣毗尼中。退没堕落弃出家法。不得受用四方僧物。于众僧和合所受得戒余不犯者。其戒香气多有势力。是故不听白衣谪罚。善男子。往昔过去有国名迦尸。时王名梵摩达多。敕旃陀罗言。雪山下有六牙白象王。名郁波罗华眼。可拔其牙。若不得者汝等五人悉断其命。尔时旃陀罗。护惜身命诈作沙门。外现精进被著袈裟。如王所敕往至彼山到象王所。母象见之。张弓挽箭生怖畏心。语象王言。此是猎师。今已张弓挽箭而来。将非我等命欲尽耶。尔时象王即便见之。剃除须发被著袈裟。而说偈言。
尔时母象。复说偈言。
尔时象王。复说偈言。
尔时旃陀罗。即以一毒箭射其象王。是时母象见射象王已。大唤悲号。复说偈言。
尔时象王。复说偈言。
尔时象王心生慈悲。即唤彼人而问之言。汝须何物。彼便答言。欲须汝牙。尔时象王即自拔牙。发大誓愿。而说偈言。
善男子。我于往昔曾见如是畜生身中。求无上道能作如是。不惜身命为护佛法。终不于被著袈裟者而作留难。于未来世。刹利旃陀罗。辅相旃陀罗。婆罗门旃陀罗。居士旃陀罗。以谄曲心欺于世间不畏后世。若诸世间有求无上道者。入我法中而得出家生心恼害。我诸弟子应成法器及不成者。恶口骂詈鞭杖谪罚逼切其身。于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犯诸重罪。趣阿鼻地狱。断诸善根除灭信心。一切智者之所远离。譬如丈夫虽自无目能示他道。我诸弟子亦复如是。虽毁禁戒犹能利益世间众生。若未来世旃陀罗王。乃至居士旃陀罗。见有依我法中出家。若成法器不成法器而便扰恼我诸声闻一切弟子。则于三世无量诸佛作大过罪。消灭善心难复人身。何况毁呰正位声闻辟支佛。及诸大乘无量功德。善男子。譬如过去有国名般阇罗。王号胜军。人罪应死系著可畏轲蓝冢间。令使恶鬼食啖其身。时守狱人以五系缚。送著可畏轲蓝冢间。是人闻已即剃须发。以纳袈裟著于颈下。尔时守狱之人受王敕已。即捉缚送至可畏轲蓝冢间。是时冢间。有罗刹。名曰恶眼。共五千罗刹俱至冢间。即见是人被五系缚在于冢间。剃除须发以纳袈裟系著于颈。尔时罗刹右绕是人。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复说偈言。
尔时罗刹母。说偈答子。
尔时罗刹子与其眷属。右绕匝已。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名为牛齿。有五百眷属。俱共围绕入大冢间。见被缚人剃除须发。以纳袈裟系其颈下。右绕竟已。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复说偈言。
尔时罗刹母。复为其子。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与其眷属。右绕恭敬。而说偈言。
尔时第三罗刹。名曰黄发。亦有五千眷属。而自围绕入大冢间。见被缚人剃除须发。系纳袈裟而著颈下。复右绕已。而说偈言。
尔时黄头罗刹子。而说偈言。
尔时黄头罗刹。复为其子。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右绕恭敬。复说偈言。
尔时刀口罗刹。复与五千罗刹来到冢间。见系缚者剃除须发。以纳袈裟系其颈下。心恭敬已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复说偈言。
尔时罗刹母。复为其子。而说偈言。
尔时罗刹子。与其眷属。右绕被缚著袈裟者。复说偈言。
尔时罗刹等。即便解放彼被缚人。时被缚人。待至天明到于王所。王即广告一切人民。诸人集已皆请问王及侍从左右群臣百官。是人得来未曾有也。彼王即便立制普告内外。若我国中。有佛声闻诸弟子等。若成法器及不成者。不起恭敬或加谪罚。以是因缘。我当刑戮乃至致死。族姓子。阎浮提王及与夜叉食血肉者。恶心炽盛无怜愍心。乃至见剃除须发。系纳袈裟以著其颈。尚不加害。况余众生。而起轻慢。未来世中。当有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造作诸恶。复有恶鬼断于善根趣阿鼻地狱。若于我法而能出家。若成法器及不成法器剃除须发当夺命根。族姓子。譬如过去有王名曰福德。若人有犯罪过者乃至系缚。尔时彼王。不欲夺人身命。有辅相大臣语王莫愁。若杀此人或能令王而得大罪。大臣自以智慧将付狂象。尔时狂象捉其二足欲扑其地。而见此人著染色衣故。狂象即便安徐置地。不敢损伤共对蹲坐。以鼻舐足而生慈心。族姓子。象是畜生堕于八难。见染衣人尚不加恶生于害心。乃至未来世若有旃陀罗王。见我法中有人出家。堪任法器及不成法器。故作逼恼或夺其命。若作是行则口不能语。命终之后必定堕于阿鼻地狱。善男子。是名第三轮。刹利旃陀罗。乃至居士旃陀罗。虽有过去宿殖善根。现造恶故今尽消灭。复次善男子。当有刹利旃陀罗乃至居士旃陀罗。见有施四方僧物床敷卧具。塔庙住处及与园林屋舍田宅。一切净人牛驴骡马种种畜生。衣服饮食汤药所须资生杂物。持戒清净有德比丘辩才聪明言辞应机。如是人等悉不与之。破戒比丘作恶行者。给其所须床褥敷具。自恣受用并与白衣同共食啖。以是因缘。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命终皆堕阿鼻地狱。复次族姓子。当有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见有依我法中出家。若声闻辟支佛。乃至大乘说法法师。诽谤骂辱欺诳正法。而作留难恼乱法师。以是因缘堕阿鼻地狱。复次族姓子。若有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见人有与四方僧物。华树果树杂味树荫树香树。我声闻弟子持戒多闻坐禅诵习者。所有资生众具。若自夺或使人夺。自食使人食。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阿鼻地狱。复次族姓子。于未来世。当有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毁坏我法。若见依我法中而出家者。于此人所数数嗔恚骂詈毁辱。我所说法不肯信受。破坏塔寺僧坊堂舍杀害比丘。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灭尽。命欲终时支节皆疼如火焚烧。其人舌根如被系缚。于多日中口不能语。命终之后堕阿鼻地狱。若成就如是十种恶轮。不善众生难得人身。况复能成声闻辟支佛果。乃至成就具足大乘。一切诸佛所不能救。善男子。譬如押油。一一麻中皆生诸虫。以押油轮而押取之即便得油。善男子。汝等当看押油之人。于其日夜为应定杀几所众生。若复有人。以是十轮而押油者。一轮一日一夜押油千斛。如是乃至满于千年。是押油人得几所罪。地藏菩萨言。甚多世尊。无量无边阿僧祇数。此押油人得如是罪。无有能知是人罪量其数多少。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佛言。善男子。譬如十轮之罪等一淫女舍。其舍有十女人皆为求欲。如是十淫女舍。其罪等一酒家。如是十酒家等一屠儿舍。如是十屠儿舍罪等刹利旃陀罗居士旃陀罗十轮中等于一轮一日一夜罪。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真善刹利辅相大臣。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真善居士。自护护他。于将来世守护佛法。守护堪任法器及不堪法器者。乃至守护剃除须发著染衣者。持戒清净有功德者。供养恭敬听受言教。于声闻辟支佛法。皆悉守护。谛听受持守护大乘。如闻信受住大乘者。持戒多闻言辞清辩。与如此人对相欢娱。则心悦乐咨问议论敬受教诲。远离破戒非梵行者。四方僧物而自食啖。私窃费用不依戒律。随顺十恶不善轮者。亦令舍离不与从事。教学先王治国旧法典礼制度。绍三宝种常令炽然。亲近一切诸善知识。遵用前王所行政法。是名真善刹利。得几所福灭几所罪。佛言。族姓子。譬如丈夫欲求出世。集诸珍宝满阎浮提。若值佛出并声闻众。于其晨朝修行布施日中亦施。如是次第乃至千年。常修布施种种供养。族姓子。如是行施得大福不。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其福甚多无量无边阿僧祇数。无能称量如此福者。唯佛世尊乃能知之。佛言如是。如汝所说。若有真善刹利。远离不善十恶之轮。亦能遮制断他诸恶如上所说。是人功德倍多于前。假设有人。以四天下尽为四方众僧建立房舍。卧具医药悉皆给足。使百千亿声闻弟子及菩萨摩诃萨。修行种种无量法门。坐禅诵经教化诸善。如此之人其福多不。于上千年修行布施。供养功德复倍于前。假设有人于四天下。尽为建立僧房堂阁。卧具医药皆悉具足。满百千亿声闻弟子菩萨摩诃萨。修诸法门一切诸善。坐禅诵经教化功德得几所福。答言。世尊。其所得福无量无边阿僧祇数。善男子。假设满三千大千世界。为舍利故起诸塔庙。遍满三千大千世界。如是造塔功德无量。其福日夜常得增长。四方造作僧房。卧具医药所须一切悉给。起塔功德复倍于前。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菩萨。具足六波罗蜜如稻麻竹苇。设满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罗汉具八解脱。亦如稻麻竹苇丛林。皆被囚执坚固系缚乃至一劫。复有一人出现于世。为福因缘故。悉解诸菩萨及阿罗汉被系缚者。并与洗浴。给其衣服瓶钵房舍饮食医药种种卧具。乃至百千万岁尽入涅槃。复取舍利而供养之。为一一舍利起七宝塔。供养如是七宝塔故。各以香华及诸伎乐缯盖幢幡。若复有人。为如来故起诸塔庙。乃至满三千大千世界。其所得福百千亿分。不如解此被缚功德。真善刹利。真善婆罗门。真善居士。真善沙门。如是福聚增长无量阿僧祇数。于末法中法欲灭时。能善自护亦护他人。于未来世常护佛法。亦复护我声闻弟子。堪任法器及不任者。乃至剃除须发被著袈裟。不应娆乱而作恼害。若有亲近供养声闻乘者亦不得恼乱。亦复不应愿乐。供养于大乘者。终不欺毁。修辟支佛乘者。亦自亲近供养。坚固受持大乘之法安住大乘有功德者。善巧机辩恒乐.亲近咨问义论。问已随顺受持。而于一切恶行比丘皆悉远离。不应与同四方僧食共受利养。自不染著十恶之轮。亦不教他令生染著。皆悉修习先王之道具行十善。常当亲近诸善知识炽然法眼。如是真善刹利。得福倍多无量无边。终不虚食国民禄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乃至富多那等。皆悉爱念同共拥护者。若有一切堪任福田成法器者。皆悉爱念。同共拥护己国增长。若他国土亦令增广。涸竭恶道利益天人。守护寿命令得久长。自灭结使亦能灭他一切烦恼。成就菩提满足六波罗蜜。远离一切恶道。而随生死流转无数。于生死中而无讥嫌。常值善知识。悉与诸佛菩萨共俱。远恶知识。如是不久成就佛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一切天帝及诸眷属。乃至毗舍阇帝释及诸眷属。从坐而起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于未来世。有真善刹利王乃至真善居士。若能远离此十恶轮。守护己身亦能护他。及护持正法绍三宝种。炽然不断成熟三乘。于佛所说悉能信受如法供养。诸佛所说终不覆藏。我等眷属。与真善刹利王乃至真善居士。当以十法守护此人令得增长。何等为十。为护寿命终不横死。除诸非法常得少病。眷属安隐财产增长。具足大富名称远闻。亲近善知识智慧增长。如是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居士。远离一切十恶轮者。如佛所说。当以十种善法而守护之令得增长。何等为十。所谓怨贼外敌不能侵害。色声香味触无不可喜者。一切病痛。邪缚。邪归依。一切疑悔。一切邪谄。一切恶友。一切不善根本。一切夭横死亡。真善刹利具足功德。如上所说皆悉除灭。当以十善法守护是人。复次世尊。若真善刹利。如上所说功德满足皆悉修行。我当以此十法。守护刹利国土之人。何等为十。惧邻国怨敌。畏非人。畏于亢旱。畏于霖雨。畏非时风。畏非时恶星变怪。畏饥馑。畏非时病死。畏恶邪见。畏真善刹利。于上所说能修行者。我等当以十法。守护国土及诸人民。尔时世尊。赞天帝释乃至富多那等。善哉善哉。善男子。皆是汝等之所应作。尔时天藏大梵。即从坐起整其衣服。右膝著地长跪叉手。白佛言。世尊。唯愿听我说。是真善刹利。转不退转地陀罗尼心咒章句。以此不退转地陀罗尼神咒力故。使未来世真善刹利。令边国怨敌自然退散。使身口意戒成就得胜智慧。为一切智人之所赞叹。远离诸恶常修行善。远离一切邪见邪归依。精进坚固成熟无量诸众生故得自在智。六波罗蜜珍宝伏藏具足增长。远离一切嗔恚悭贪诸恶嫉妒。常为天人之所守护。得不退转菩提之心。不舍一切众生。得四摄法无所疑问。成熟法器具足福田。亲近菩萨诸声闻众利益一切。善男子。真善刹利。终不退转菩提之心。得陀罗尼神力功德。于未来世最胜不坏无所讥嫌。常亲近诸佛一切菩萨。尔时天藏大梵即说咒曰。
多阇他 牟尼置梨 牟那舍啰鞞 牟尼夷梨地夜 末啼卢阇毗阇隶 牟那栗芝 阿昵伽弥 [口*叔]迦罗博差 波罗舍博差 蜜罗博差 扫啰裟栗啼 兜罗拿栗隶钵哆叉栗婆隶 旧旧拏弥隶 阿鞞叉婆婆阿[少/兔]阿只梨梵 牟尼波陀鞞 私婆呵
尔时天藏大梵说是咒已。白佛言。我愿世尊。于此陀罗尼心生随喜。佛言。善哉善哉。大梵。我于此咒心生欢喜。时会大众亦称善哉。快说此陀罗尼耶。尔时佛告大目揵连。弥勒菩萨摩诃萨。汝等受持不退转地心陀罗尼。能令真善刹利安乐利益。为转法轮故。为名称利故。为威德故。为灭诸邪见故。为建立正见故。为守护法眼故。为无边众生令得成熟故。为使坚固大乘不退故。为使满足六波罗蜜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1][2][3][4][5][6][7][8]
尔时金刚藏菩萨。于大众中从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尔时佛告金刚藏菩萨。善男子。善哉善哉。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若人及天无能如是问于如来。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唯然世尊。我今谛听愿乐欲闻。善男子。复有十种难得人身。何等为十。不宿殖善根。未修福者心常愦闹。随恶知识不畏后世。耽著贪欲嗔恚愚痴。颠狂失心乃至邪见。是名十法难得人身。复有十法。无依止因缘犯根本罪。以破戒故坠于恶道。何等为十。无依止威仪。有依我法而出家者。内心不坏修道坏。修道不坏内心坏。有内心修道俱坏。有戒坏见不坏。有见坏戒不坏。有戒见俱坏。有内心修道戒见俱不坏。
若随恶知识无依止威仪。虽遇善知识。而复愚痴犹如白羊。闻善法已不能受持。亦不为他分别演说。不识善不善。无依止威仪。众具无量而不知足。以是因缘心常散乱。是名无有依止威仪。为种种病之所苦恼。以是因缘修诸咒术。
若有依止是十无威仪。犯根本重罪。而复战惧。心怀惭愧而不数数作诸恶行。如来为欲利益如是等故。是名污道。
何以故。若作如是恶者应当忏悔。弃舍发露终不覆藏。若能如是令罪消灭则不更作。虽为众弃一切众僧基业敷具。所须之物不得受用。如是等人以成法器故。如来为说声闻.辟支佛.大乘之法。斯有是处。若二世三世遇善知识。一切恶业消灭无余。得声闻果辟支佛果。乃至入于甚深大乘正法。如是之人名为破戒。不名破见。若有人内心坏行不坏见不坏者。如来为是等说四无量心。亦堪任为声闻器辟支佛器。若有人行坏体坏。于此二乘悉不成器。为如是众生故。如来便为说布施法。
复有人见坏戒不坏者。为如是众生故。说十二因缘法。得离坏见已于一身得入声闻法。若革身得辟支佛法。若有人戒坏见不坏。于圣法中堪任为器。
若有人内心行见戒俱坏者而从善知识。以是因缘。如来为说十善正法。若有愚痴随恶知识。不知善不善。如来为是等故教令诵习。若有人为邪见所惑欲求解脱。如来即便以声闻乘为说四谛法。
若有人起断见者。为说十二因缘法。若人起常见者。为说三界生死轮回。知如是法。死此生彼。为说声闻法。如来观察终不妄说。若有成熟众生及不成者。悉以方便通达。无碍一切重罪诸逆罪等。
若有众生作不饶益。乃至破毁清净法眼。如我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故。随顺一切声闻乘辟支佛乘及菩萨乘。若诽谤正法遮障覆藏不显现者。乃至一偈。如是人等名谤正法。坏八正道。亦坏一切众生法眼。如是之人则失大利。亦为众生作不饶益。依愚痴僧诽谤正法。
复次族姓子。有四种僧。何等为四。第一义僧。净僧。哑羊僧。无惭愧僧。云何名第一义僧。诸佛世尊。大菩萨摩诃萨。辟支佛。于一切法悉得自在。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是七种人名为第一义僧。诸有在家无法服者。不能具受波罗提木叉戒。不入布萨自恣而得圣果。得圣果已亦名第一义僧。
云何名为净僧。诸有能持波罗提木叉具足戒者。如律修行威仪不犯是名净僧。
云何名哑羊僧。不知根本罪。不知犯不犯。不知轻重。不知微细罪而可忏悔。愚痴无知不见有罪可畏。亦不依止善知识丈夫。不数亲近善知识丈夫故。不能咨问经中深义。何者是善非善。何者犯重何者犯轻。修行何事为善何事为恶。如是等相名哑羊僧。云何名无惭愧僧。若有人为自活命来入佛法。而受波罗提木叉戒悉皆毁犯。破和合僧无有惭愧。不畏后世内怀臭秽。其声如贝言辞坚[革*卬]。常怀嫉妒愚痴憍慢。弃舍三业但为利养。放恣六情贪著五欲色声香味触诽谤正法。如是等人。依止我法心无惭愧。是故名为无惭愧僧。
云何名为第一义僧。虽有圣道隐而不现。乘八正道能度烦恼三有驶流。是名真道。何以故。诸佛世尊缘觉罗汉。断一切有名为真道。
又诸菩萨摩诃萨。自省己过求一切法。得无碍智而不取证。为众生故示灭结道。
若复有人。不成就波罗提木叉戒。名为依止第一义僧乃至净僧。
若有真善凡夫。乃至真善正见及诸凡夫。神通变化示他正道。如是之人皆悉名为能示道者。第二须陀洹。第三斯陀含。第四阿那含。第五菩萨摩诃萨住于初地。乃至住于十地一生补处。如是等者名为示道。
若复有人。成就波罗提木叉戒。是名依道而活。菩萨摩诃萨为摄一切成熟众生。修行六波罗蜜。如是等亦名示道。亦名依道而活。亦名灭结道。如是名为世间福田。除此以外皆名污道。亦名恶福田依止无惭愧僧。于佛法中亦名死尸。是可弃者。于僧大海亦名不成法器。彼非我弟子。我亦非彼师。
复有不成法器者。称佛是我世尊。我灭度后得信向心法僧圣戒。自不起恶见。亦不讥他恶。而广为人显说我法。不生诽谤发正誓愿。已所作恶数数忏悔。能除无量种种诸罪。作如是信。令使九十五种异学外道。犹悉能度向于涅槃。非转轮圣王所有功德之所能及。
以是义故。如来观察一切众生本业。作如是说。以是因缘故。于我法中出家。剃除须发被染衣者不应起恶。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悲皆悉护持如是出家被服染衣。以是故。若于出家一切人边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等前为恶无异。
若复有人破戒不成法器者。诸如是等。当作恶见亦讥他恶。
譬如真善刹利。真善辅相。真善大臣。真善沙门。真善婆罗门。真善居士。真善毗舍首陀。若男若女。无父无母。世间阿罗汉。无正道无趣向正见者。亦无修善恶果报。无有得果者。一切法皆无因缘。
或有作如是说。色界是常是不坏法。或计无色界是常不坏法。或说外道苦行。编椽棘刺。五热炙身。以为第一。或说纯声闻乘。以为第一。不说辟支佛乘。乃至诽谤大乘摩诃衍法。隐蔽覆藏。不能显发开示分别。或有一向纯信摩诃衍。讥嫌声闻辟支佛乘。或有说言。施为第一。持戒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说言。戒为第一。布施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说言。忍辱为第一。布施持戒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说言。精进以为第一。布施持戒忍辱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说言。禅定以为第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智慧非是第一。或有说言。智慧最为第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非是第一。或有说言。外道苦行以为第一。
如是族姓子。破戒恶行诸比丘等。于成法器者边生种种毁谤。向恶见者说如是言。有颠倒见者。破坏真善刹利。信戒闻舍智慧。皆悉破坏。真善辅相。真善沙门婆罗门。真善居士。真善毗舍首陀。真善男女。破坏信戒闻舍智慧。如是破坏。名为刹利旃陀罗。乃至居士旃陀罗。破戒比丘自断善根。亦能令真善刹利亦失善根。乃至堕于地狱。
善男子。譬如脓烂死尸。有所近处皆悉臭秽。有所至处自臭亦令他臭。如是真善刹利。亲近恶知识破戒比丘。随所近处悉生恶见臭秽如是。能使刹利断于善根。趣阿鼻地狱。如是真善辅相。乃至真善妇女。亲近破戒恶行比丘。皆为旃陀罗。断于善根趣向地狱。族姓子。汝观是亲近破戒恶行比丘退一切善。是故欲得大涅槃乐。皆应亲近供养灭结修道者。于彼修学具足三乘示道者边。应亲近供养。具足内心。具足修道。具足知见。应听声闻辟支佛道。不诽谤贤圣。于摩诃衍亦不诽谤。随其所欲精进。于三乘中随其发愿修学一乘。不应诽谤大乘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若诽谤者。不应共住亦不应亲近。若亲近共住者。即趣阿鼻地狱。
是故族姓子。于三乘中。当随所乐趣向一乘。欲得远离一切苦者。应信如来所说声闻辟支佛乘。悉应依止摩诃衍所说诸法。不应诽谤隐蔽覆藏。乃至一句一偈应当谛听发正誓愿。若有谤正法者不应共住。亦不应于是人所咨受听法。若就听法。以是因缘。常趣阿鼻地狱受大苦恼。何以故。族姓子。我本为菩萨行时求无上道。依声闻乘为求一偈。乃至舍身手足支节头目髓脑。如是求于辟支佛乘。及求佛乘。我本为菩萨时。为无上道故。亦复如是。为一偈故。舍身手足头目髓脑血肉皮骨。如是苦行。乃至究竟成无上道。此三乘法皆是三世恒沙诸佛之所演说。神力守护。为欲悲愍诸众生故。亦为欲绍三宝种故不令断绝。
复于未来世。若有刹利旃陀罗。乃至妇女旃陀罗。以愚痴故自谓为智。多恶粗犷不畏后世。作诸杀生乃至邪见嫉妒悭贪随恶知识。
又于三乘不成法器。于声闻乘得少闻已。于辟支佛乘乃至大乘。一切诸佛之所护持而生诽谤。覆障不令显现。若于摩诃衍得少闻者。于诸声闻辟支佛乘。诸佛神力之所护持。而生诽谤毁訾。不信我大乘及能分别说大乘者。若言我听大乘不受声闻辟支佛乘。以己少智愚闇力故。亦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大悲力故。
为欲利益一切众生。有二种护持。第一为欲绍三宝种令不断绝。出家修道剃除须发而著袈裟。
第二说应四谛法趣向三乘。如是二种如来护持。非声闻辟支佛所能持也。乃至百千帝释梵天亦不能持。百千那由他转轮圣王亦不能持。
复有刹利旃陀罗。若见有人于我法中而出家者。如是声闻弟子。闭系牢狱鞭杖谪罚或至夺命。于此甚深一切诸佛菩萨所护持法。悉使坏乱三乘正道诽谤覆藏。如此之人不识大乘。如是刹利旃陀罗。尚不堪任为声闻器。况复大乘。
复有妇女旃陀罗欺诳世人。自言我是行摩诃衍者。以愚闇故。悭贪嫉妒故。毁坏我法。言我自当速趣涅槃。
而于诸佛如来世尊所得生其罪过。一切菩萨摩诃萨。一切诸佛声闻弟子边。亦皆犯罪令寿命短促。多诸苦恼诸根缺坏。支节不具恒多疾病。
刹利旃陀罗。乃至妇女旃陀罗作诸恶业皆生倒见。断一切善根。虽多布施于畜生中受种种身而得果报。于未来世身坏死时。终不能生色界善根成无碍智。亦不能趣一切种智。而多疾病舌不能语向阿鼻地狱。是故如来。为欲利益真善刹利使得安乐。亦令真善妇女得其利益。以是因缘。不听恼乱于我法中而出家者。
又复于我所说法中起诸诽谤。以如是事获大罪报。如前所说。何以故。披著袈裟是一切诸佛解脱之相。
是故一切诸佛。护持声闻解脱等味大正法幢。亦是辟支佛第一大乘解脱味幢。是故求解脱者。应先读诵声闻乘等谛听其法。远离一切诸恶知识。亲近一切诸善知识供养恭敬。然后读诵方等大乘六波罗蜜。一切所作诸恶不善。皆悉发露如法忏悔发大誓愿。身坏命终于后世中。悉能成就声闻法器。斯有是处。亦是辟支佛种子。乃至大乘阿鞞跋致无上种子。何以故。善男子。复有十种依止轮。若成就是轮已。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则能速疾成声闻器种。辟支佛种。大乘阿鞞跋致种。何等为十。
如是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信有业报具足惭愧。远离邪见及恶知识。持戒不杀乃至不饮酒。慈心一切离嗔恼害。具足悲心救济忧苦。羸劣众生得于喜心。远离两舌妄言绮语。得无诤心离悭贪嫉妒。终不依止诸邪异道。离一切疑网及众吉相。发大精进于一切法而得坚固。疾证寂静得法欢悦。
族姓子。是十种依止轮。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成就十轮。则便速得声闻法器。辟支佛种。大乘阿鞞跋致种子。是名依止轮也。如是轮者。悉与声闻辟支佛共。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1][2][3][4][5][6][7][8]
复次善男子。十种依止行轮。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如来皆与同等。若有成就依止轮者。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得成声闻法器辟支佛种。亦能成就如来法器。
何等为十。族姓子所谓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身口意业净修法行有惭有愧。厌恶己身畏五盛阴。不见生死大河彼岸。乐于寂静离诸愦闹。无有诤心不讥他短。守护诸根心常念定。善观因果能成就禅定。常乐摄心善解生灭。如是则能成就十依止轮。是名为真善刹利。乃至真善妇女。速疾成就声闻乘辟支佛种。亦得大乘阿鞞跋致。如是族姓子。能成声闻辟支佛乘。依止此轮度诸有海入涅槃城。云何名依止威仪轮。云何名依止。我所谓依止五受阴故。名为依止。于五受阴而作己想决定依止。
云何名威仪。有阴威仪有界威仪。是名威仪。云何名轮。诸佛神力所持言教。皆名为轮及与剑轮。如是声闻辟支佛人。依止此轮求涅槃道。染著依止。不任大乘清净法器。
云何依止。依止阴界心生惊怖。依止厌离依止于身而求解脱。度脱己苦以己受阴。为求一切众生解脱。以著己受故。而不堪受大乘法也。但自为己不为众生。无大悲心。以是故不住大乘。久住生死便舍他苦。为欲断己烦恼故。不能舍于手足头目。是故不任大乘法器。亦不求于大乘道轮。而亦不求梵音轮也。是故不任大乘之器。独一无伴入涅槃城。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不闻声闻辟支佛乘。诸行不具善根不熟微少精进。若此人前有所说法二俱得罪。亦是扰乱一切诸佛。以是义故。若有众生。于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成熟诸善根者。若听微妙大乘经者。彼人愚痴自谓为智堕于断见。如是人等说无因果无善恶业。亦于我法而作坏乱。非法言法。非沙门自称沙门。非比丘言是比丘。遮断一切声闻辟支佛乘而不流布。
若于声闻辟支佛法。出家受具足戒。为集一切诸善根故。故任法器及不任者。学无学人善巧言辞。机辩无碍已证诸果。乃至真善凡夫具足持戒。于是等边而作骂詈。夺其衣钵执缚系闭。如是断常是人中罗刹得人身难。宁堕地狱得无量罪。不受人身起于断见。是故生常愚痴口不能语。乃至命终趣阿鼻地狱人身难得。于阿僧祇劫设得人身。于诸佛界生五浊世。身常喑哑口不能语耳无所闻。如是等病逼切其身志意错乱。无有饮食资产财业。远离善知识成就诸恶。亦为恶见之所覆障。造众逆罪而说断见。恼乱我等声闻弟子。持戒清净修功德者为恶所染。若人下根下精进。不求声闻辟支佛乘。于大乘道而生断见。欲求人身尚难可得。况求声闻辟支佛乘。于此二乘尚不能行。况复能了甚深大乘。
譬如坏瓶多诸穿穴。若盛油水则皆漏尽而俱失坏。何以故。是器过故。若有众生根不熟者。亦复如是同彼瓶相。善男子。如盲人前示种种宝。如是无智慧者。憍慢放逸乃至断见。广示大乘亦复如是不能了知。
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沉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若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譬如薄田虽殖好种终不能成。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于彼五欲不生厌离。如是之人若以摩诃衍道。而为说之则不能成。譬如毒瓶著少石蜜不任食用。若不能修声闻辟支佛乘乃至大乘。言无因果者。若欲为说大乘经典。不能令彼如闻修学。则不信受犹如毒瓶置少石蜜。如是不任声闻辟支佛器。而置大乘味者。当知是等二俱无用。亦如狂人前。若弹箜篌筝笛鼓贝。作众伎乐不能解了。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有重贪欲嗔恚愚痴。乃至于声闻乘根不熟者。若为说摩诃衍道亦不能了。
譬如有人不持铠杖而入战阵。既入之后必当得于无量苦恼。如是不能勤求声闻辟支佛乘根不熟者。若为显示摩诃衍乘亦复如是。必当得彼无量苦恼。
是故善男子。有智之人先观众生然后说法。以慈悲喜舍心。及利益心。不懈怠心。以忍辱心。不憍慢。放逸心。无嫉妒心。无吝惜心。以修定心。为人说法。亦不令他堕坠恶趣不如意处。是故如来能知他心救济众生。随其信轮而为说法。以大庄严而自庄严。
若为菩萨摩诃萨说法。恒以大悲因缘。为断众生一切结使而为说法。度诸有海为于三乘中随使成就一乘故而为说法。终不欲令堕于生死而为说法。分别诸阴而为说法。分别诸入而为说法。分别诸界而为说法。分别欲界道而为说法。分别色界无色界道而为说法。不为今世有。不为后世有。不为行有。不为心想有。不为心行有。不为意思有。不为无明有。乃至不为生老病死有。不为行无行众生而为说法。乃至行非行寂灭而为说法。一切想无生而为说法。
云何名行。行者名为死此生彼。若能覆此生死名灭行非行。
云何名轮。如如意宝能持一切。遍满虚空度诸国土。观察世间诸行起灭犹如幻化。不与声闻辟支佛共。是故名断一切行轮。
如是善男子。如来以如是相。为诸众生种种说法。亦如虚空无有分别。与无量三昧自在游戏而为说法。
如是菩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为诸众生。说色非空。离色非空。乃至识非空。离识亦非空。眼非空。离眼亦非空。乃至意非空。离意亦非空。眼识非空。离眼识亦非空。意识非空。离意识亦非空。空处非空。离空处亦非空。识处非空。离识处亦非空。无所有处非空。离无所有处亦非空。非想非非想处非空。离非想非非想处亦非空。四念处非空。离四念处亦非空。道亦非空。离道亦非空。十二因缘。三不护法。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乃至涅槃非空。离涅槃亦非空。善男子。是名如来中道实义决定性相。为他众生分别演说诸行无生。住持正法。遍满虚空。乃至无量禅定一切法相。皆如日光照明开示令入三乘。为得涅槃令得解脱。
菩萨摩诃萨如是说法。为最第一利益众生。谛听甚深法已。随意所欲。于三乘中。随所修习种种善根则善住一乘。亦不增益诸不善法。其行坚固不退涅槃。
菩萨摩诃萨为断无量生死劫苦而为说法。亦为声闻辟支佛乘众生令度四流。
菩萨摩诃萨为断一切众生四流而为说法。声闻辟支佛乘但为自己断四流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断众生烦恼病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为断己烦恼故而为说法。
菩萨为断众生烦恼业习使无余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习有余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令众生得大悲果报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离于大悲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但为悲愍诸众生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虽复说法。实无悲愍利益之心。菩萨摩诃萨为灭众生诸毒苦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但灭己苦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满一切法味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自满己法故而为说法。
菩萨摩诃萨为一切众生得法光照成大明故而为说法。声闻缘觉但为自得法之照明。不为众生演说法相。善男子。是名略说灭除一切大无明闇得大明故。而欲成就一切种智悉觉悟故。乃为他人分别说法。声闻缘觉为欲灭己无明闇障。内自照明得正觉悟。
善男子。声闻缘觉不为众生而生厌恶。不为愍救度脱他人。不为于他令得名誉称扬赞叹。不喜他人而生谄曲但自护己不护于彼。不为安乐一切众生。声闻缘觉若见他人有微少过。必起身口意业等罪。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大乘者。皆悉救护慈愍于他。乃至不见众生身口意业过。
善男子。若有众生。起于粗弊愚痴恶口自谓为智。乃至不离邪见。为求他利而生嫉妒。贪著名称自举轻他。不能守护身口意等。心常念恶无有愍伤。而喜恼乱选择福田。若有依我而出家者。不见其过轻毁骂詈心常散乱。不自省己念讥彼阙。于大乘人虽生愿乐无寂静心。起重恶心永离他人。恒作是语而自称说。是大乘人亦教他读诵。但自赞己非毁于他。以是义故。赞叹大乘自不调伏。于大乘道而欲教他修行大乘便作是说。自谓大乘。譬诸恶行律师。而教人言。如是谄曲难得人身。亦失声闻辟支佛乘。常趣恶道。不欲亲近诸有智者。而唱是言作师子吼。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驴著师子皮。自以为师子。有人远见亦谓师子。驴未鸣时无能分别。既出声已远近皆知非实师子。诸人见者皆悉唾言。此弊恶驴非师子也。我今所说亦如是等。若造十恶烧灭人种。非诸声闻辟支佛器败坏种子。如是愚痴诳惑他言。我是大乘。善男子。譬如有人而无手足欲至战阵无所堪施。破戒之人亦复如是。欲与结使烦恼战斗。我说是人终无果报。毁犯禁戒作恶行者。于一切处不成法器。若自说言。我是大乘。能破一切众生烦恼尘劳大阵。亦为众生住八正道入无畏城则无是处。
何以故。若有众生。威仪清净惭愧具足。畏于后世远离一切不善等法。喜乐一切诸善功德。而于众生起大悲心。亦能济度一切苦厄。救护生死诸怖畏者。不著己乐庆于彼乐。常勤精进专念不舍。心乐寂定舍于谄伪邪惑欺诳。善知业知业果报。不著五欲世间八法所不能染。乐观阴界如救头然如救衣然。安住声闻种。有如是相名声闻乘。则于大乘所不堪任。辟支佛乘复有何相。若人具上二十法者。则能常观五受阴生灭等相。明观诸法皆因缘生。亦知灭相。如是之人不任大乘。不能成于大乘法器。尔时如来以是义故而说偈言。
为欲修人身 不舌[病-丙+今]而死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于大众中。无量百千人民。多有空乱意众生。断于善根说无因果趣向恶道。若得正见。在世尊前能至心忏悔。而白佛言。我于如来正法之中。久修声闻殖诸善根。而不能成声闻法器。方复更求辟支佛乘。愚惑不了更起断见获无量罪。我等今悉于世尊前诚心忏悔。唯愿哀愍受我等忏悔。拔除罪根不受恶报。还修善根求声闻乘。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若能发露诚心忏悔。于我法中说有二种得无所犯。一者本不作恶。二者作已能悔。是二种人俱获清净。尔时世尊为无量百千众生。随顺其心说四谛法。有得法忍。有得世间第一法。有得须陀洹果。有得斯陀含果。有得阿那含果。复有八万四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得阿罗汉。
尔时众会复有七千五那由他百千人等。堕于断见断诸善根应趣恶道者还得正见。悉于佛前自归发露诚心忏悔。作如是言。我等本种辟支佛因缘而不能成。今闻大乘心生爱乐。我等愚闇便起断见言无因果。以是因缘造作无量身口意业诸余恶业。以是义故。于多劫中常堕恶道受无量苦。今于佛前皆悉发露。至心忏悔不敢覆藏。为欲满足缘觉乘故。随彼意说得光明三昧。逮不退转辟支佛乘。时彼众中复有八十那由他百千众生舌不能语。皆于过去诽谤无量恒沙诸佛所说正法。乃至诽谤一句一偈。以是罪业不能忏悔。佛神力故令使今日皆悉能言。
尔时世尊知而故问。汝等宿世作何恶业。于此会中口不能语。彼即答言。我于过去毗钵尸佛法中诽谤大乘。或有说言谤声闻乘。或有说言谤辟支佛乘。以是业障罪报因缘。于九十一劫坠堕生死。常处地狱及受饿鬼舌不能语受大苦恼。始于今日得复人身。蒙佛神力始今得语。佛神力故得宿命智。能知过去一切所作恶业因缘。
有说尸弃佛。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所。诽谤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以佛神力悉知过去所作恶行。一切业障皆悉明了。
尔时众会无量百千声闻。无量百千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自归向佛发露忏悔。我等皆于过去无量诸佛法中。若任法器及不任者。诸声闻众多起讥诃。自举轻他诽谤毁骂扬恶遏善。以是业障堕三恶道具受苦痛。虽复供养过去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众。乃至忏悔受持禁戒。得闻佛法自学教他。但以诽谤余业障故。不能得趣寂灭涅槃及禅定乐。如是罪缘。今向世尊自归发露至心忏悔。复有说言。我等于诸如来声闻弟子。夺其财业及诸饮食或系牢狱。以是业故堕三恶道受大重苦。我等虽于过去诸佛世尊及大菩萨前。发露忏悔受持读诵种种禁戒。但以余罪业障因缘。不能得向寂灭涅槃及禅定乐。今于佛前皆悉忏悔。一切余业无量罪障。唯愿世尊受我等忏。拔除一切三恶道苦。自今以后愿佛神力。令我所乐随意无碍。得于涅槃及禅定乐。
尔时世尊告诸声闻及大菩萨。此是五逆余业罪障。但有名字无有实法。皆由恼乱声闻弟子能生大罪。何以故。破毁禁戒诸恶比丘。犹能为诸无量百千万那由他人。而作珍宝之大伏藏。况持净戒炽然三宝者而起扰乱。是即名为断三宝种成就恶业。亦名坏于一切众生法眼毁佛正法。
若见有人依我出家而扰乱者。如是业障过诸逆罪。我今当以悲心哀愍汝等。如是业障悉听忏悔永尽无余。于贤劫中千佛出世。汝于其所亦悉忏悔。终不复起诽谤正法。其最后佛。号曰楼至如来应供至真等正觉汝于彼佛皆悉发露一切业障永尽消灭。时诸菩萨及大声闻俱共白佛。唯然世尊。如教修行。我等于贤劫中。当堕三恶及阿鼻狱。受种种苦犹能堪忍。况复于彼楼至如来。令我忏悔使得正见。解诸邪见业障众罪皆悉消除。尔时如来赞诸声闻及大菩萨。善哉善哉。汝等能以如是勇猛精进。令本恶业皆悉消灭。能生信解第一恭敬值遇诸佛得诸三昧。弃舍结漏得阿罗汉。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我以佛眼皆悉观见。无量阿僧祇百千那由他众生。刹利旃陀罗。乃至男女旃陀罗。于未来世少种善根而得人身。为恶知识之所破坏。于甚深法不生信乐多起谤毁。于炽然法具足声闻辟支佛乘者。或有遮断大乘者。于我声闻弟子。成器不成器者如上所说。以愚痴故自谓为智。于此终没。无数百千劫。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如先所说。
是诸人等虽得人身。宁受阿鼻地狱诸大重罪。终不受是谤法人身何以故。随顺恶知识憍慢自恣。常作如是诸恶业者。终不得度生死彼岸。四流所漂受大苦恼。
当于尔时有大智者。而为涕泪作如是言。视诸众生难得人身。远离信心及大誓愿。离于心相。离于正见。离善知识。离于时节。离于方所。离于持戒禅定智慧。如是众生以愚痴故憍慢自恣。有如是想毁坏佛法悉如上说。世尊。我从今日亦于佛前而发誓愿。我等虽处生死不坏正法。愿于未来世诸佛法中不断三宝。
尔时复有大士聪明智慧。从座而起合掌叉手而发誓言。我等虽在生死。不得法忍已来。于其中间愿莫受身。莫作辅相大臣。乃至令长村邑聚落等主。不作国师军幢将师长宿之处。不作祠祀主估客商人处。不作居士处。不作粗人处。不作断事处。若不得法忍。不于众生居自在处。若作是等则于佛法名重因缘。必当堕于阿鼻地狱。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悉泣泪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本处生死所作恶业。若身业。若口业。若意业。多所造作。或复随喜。今于佛前皆悉发露。忏悔除灭更不敢作。如是第二第三亦复如是。不于生死随恶知识。亦愿我身不造恶业悉如上说。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如是畏于后世。欲度生死诸有流苦欲入无畏大涅槃城发此誓已。善男子。具足十法。则得成就无著法忍。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不著内身。不著外身。不著内外身。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身。是名菩萨初得成就无余法忍。复次不著内身受。不著外身受。不著内外身受。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身受。乃至不著想行。不著内识。不著外识。不著内外识。不著过去未来现在识。不著前世。不著今世。不著后世。不著色界。不著无色界。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得无著忍。
若能如是于如来所说法。是时七十二亿那由他百千菩萨得无生忍。八万四千那由他菩萨皆得顺忍。无量那由他百千声闻。断诸结漏得阿罗汉。无量那由他百千众生。未发菩提心者今皆发心。复有无量众生。亦得发于辟支佛心。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若有众生成就法忍者。应得灌顶转轮圣王。所有饮食无量财业。其余众生不得法忍者。亦不能得灌顶转轮王位。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为灌顶刹利王不得忍者。云何而得饮食财业。佛言。灌顶王虽不得法忍。能成就十善者。我亦听作国主。饮食财业任意自在。
善男子。灌顶刹利王若不得法忍。又不具足修行十善。名为刹利旃陀罗。如是愚痴。当破甚深炽然佛法断三宝种。而便扰乱声闻弟子。亦作无量种种谪罚。夺其财物基业。诽谤善法而心覆藏不令显现。或夺塔物僧祇物。如是之人皆悉趣向阿鼻地狱。
金刚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灌顶刹利王不得法忍。复不具足修行十善。必当不得免斯恶耶。
佛言。假使灌顶刹利王不得法忍。而复不修十善道者。能成就信力归依三宝。不谤正法乃至一句一偈。亦不扰恼声闻弟子持戒清净有德之者。不取佛物僧祇物。
若人见有扰乱如此比丘。而复夺于佛物僧祇物者。能为遮制令无侵毁。数数听受顺于实法。于三宝中常应供养亲近是人清净比丘得坚固愿。于摩诃衍心无疑惑。亦能成就大乘众生。建立正法信大乘者。
如是灌顶刹利王者。已于宿世诸如来所。得其城邑资生财物。我亦知之不堕恶道。若欲永灭一切恶者。应当修行如是正法。于过去世所作恶业悉得除尽。
[1][2][3][4][5][6][7][8]
尔时金刚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于声闻乘辟支佛乘不生讥嫌。于诸菩萨亦无讥嫌。云何于如来声闻众中。成器不成器得无讥嫌。于大乘道常善修行。云何得利智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地忍。云何得升进不退转法。云何常得善知识。云何常得不离佛法。供养众僧及诸菩萨云何于善根不生厌足。云何于菩萨行愿得无厌足。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轮。若有成就如是轮者。则于声闻辟支佛乘无所讥嫌。乃至于菩萨乘亦无讥嫌。若于如来声闻众中。成器不成器者悉无讥嫌。常得升进不退法轮。而于大乘亦得增长无有阙失。常得禅定诸陀罗尼及诸地忍。不离佛法。供养众僧及诸菩萨。求于善根悉无厌足。得坚固精进。发无量行愿。过去所作一切恶业。皆以贤圣金刚地智。令使永尽悉得究竟。一切现在所有恶业。皆使无余更不复作。能速成就无上法轮。七觉意宝而无厌足。能除一切众生结使人所依止。
善男子。譬如转轮圣王。若欲行时宝轮最在其前。其余诸宝皆悉随后。能灭一切诸四天下众生浊恶。亦令四天下一切人民身意受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成就十轮。于声闻乘无所讥嫌。乃至一切众生亦依止而存。善男子。譬如大车具足四轮。多人依止乘于正路。边有块石众草。乃至根茎华果。为轮所辗皆悉消灭。如是菩萨摩诃萨为诸众生若有障法一切罪业。辗断消灭令不受报。善男子。譬如剑轮悉能斩截怨敌等首。既断支节手足更不任用。菩萨摩诃萨若能成就如是十轮。一切六趣欲界诸恶。皆悉断除令尽无余不复受报。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时。一切四天下大地。所有水处无不干竭。如是菩萨成就十轮。能为众生除诸业障及障法等罪。众苦根本一切消灭。
譬如风灾起时。四方大风一时俱起。能吹一切大石诸山皆为微尘。如是菩萨摩诃萨能成就十轮。为诸众生同共依止。令四倒山结使诸业障法重罪灭苦根本。令得无余。善男子。譬如师子王若欲吼时。一切畜生诸众生等皆悉怖畏。如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乃至外道及诸异学恶知识等。皆令惊畏忘失言辩。
善男子。譬如释提桓因以军围绕。手执金刚杵破坏阿修罗。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一切倒见外道之属。恶知识等皆悉坏灭。
善男子。譬如如意宝珠。著高幢上雨种种宝。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轮者。能持戒幢雨众法雨。以施一切无量众生。
善男子。譬如夜闇明月出现灭一切闇。若有一切迷失道者令得正道。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无明黑闇如是众生失八正道。亦为众生说种种法。令其照明尽诸苦际示八正道。善男子。譬如日初出时一切谷米皆悉增长。诸华开敷及诸药谷尽得成熟。雪山消流诸河充溢。以渐次第满于大海。
如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十轮者。但调伏戒慈悲炙暖故。为诸众生说无量法。能生善根种种华果。一切结使业报恶行。及邪见山悉得消灭。乃至究竟证于涅槃。一切妙果无不悉得。信戒施闻慧无量三昧如是次第。犹如大河以渐满足。以渐满故能令众生入于无畏涅槃之城。
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十种轮者。所谓十善是也。菩萨成就此十轮故。乃能成熟一切众生。菩萨以离杀生故。能令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一切忧悲苦恼。善根成熟具足果报。若于前际流转六趣没生死河。以如是等不杀生因缘。先世所作身口意等恶业诸罪一切烦恼。能令众生障于正法。自作教他作乃至见作随喜。受持如是不杀轮故。皆悉辗坏一切恶业障碍罪报令无有余。亦以不杀因缘。能令一切诸天人等。皆生爱乐无有疑悔寿命得长。临欲终时所爱妻子及诸眷属。悉皆围绕身不受苦。乃至神逝所往之处。终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若临死时遇善知识。清净持戒心乐福田。舍此身已得生人中诸根聪利。复值善知识清净持戒。常乐福田断除诸恶。而求一切大菩萨行。入深智海遂得菩提。其所生处。常离刀杖诸恶国土。寿命长远自在净国离诸惊怖。如彼佛寿无量无边。亦复能作如是寿命。为诸众生说法教化。乃至佛涅槃后令法久住。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最初轮也。
菩萨若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无所阙失。于一切如来声闻弟子亦无阙失。不退大乘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及诸忍等。到于一切自在之地。常随善知识佛及菩萨得闻正法。供养众僧殖诸善根恒无厌足。修诸菩萨一切行愿亦无厌足。何以故。过去诸佛于此十恶皆悉远离。于一一恶不善业等亦不赞叹。以是之故。善男子。于此十善若能守一善业。以如是相所获果报亦如前说。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不盗。能施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畏亦无愁恼。己所有物如法饮食资身财业。恒求一切如法利益无非法欲。以此善根行业果报。假使曾于六趣流转没生死河。以不盗力故。身口意业所作众罪能障正法。乃至财业等障。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不盗轮。皆悉辗除令无有余。亦令人天一切爱乐而无疑悔。乃至临命终时。妻子眷属一切围绕身不受苦。若命终后神逝所往。不见阎罗王及诸狱卒。恒遇所爱诸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乃至能离一切恶法。成就一切无量善法。随所生处得大财业有财业已能离怖畏。而悉不与水火贼共。乃至到于菩提。悉得众宝严饰佛国宝树具足。无我我所无取无著。成就一切众生行业。无我所无所受。无寿无众生。而悉调伏于彼佛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于声闻辟支佛乘悉无阙失。乃至如来声闻弟子亦无讥嫌而自于彼摩诃衍乘无有厌足。悉得一切诸三昧门及陀罗尼忍地。亦不舍于一切誓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终身远离邪淫。一切众生皆为欲流之所沉没。而能施于无畏无嫉无热恼害。于己妻色恒生知足无非法欲。以是善根果报力故。若有宿世邪淫果报。六趣生死流转诸有。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而令悉离诸邪淫轮。辗断恶业令无有余。乃至成菩提道生于净国。无女人处第一清净。彼诸众生皆悉化生。不从父母和合受身。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轮也。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不舍一切愿行。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尽其形寿。离诸妄语常随顺语。以是因缘人天欢喜。乃至逮得菩提。不谄众生而生其国。所言真实无有虚伪。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一切菩萨愿行。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终身中常离两舌。乃至以此善根至成菩提调伏众生。修六和敬来生其国。皆共一心互相恭敬。而无违失修质直法。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轮。也。
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乃至常求菩萨行愿。无有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远离恶口乃至成就菩提。耳终不闻不适意事。常生佛国恒闻种种柔软人声及音乐声。闻诸法声周遍佛国。志念成就梵音清彻。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轮也。
若有菩萨成就此轮。从初发心乃至成佛。恒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舍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绮语。乃至菩提。常于佛国闻诸菩萨摩诃萨百千法音周遍佛国。而恒远离一切绮语。成就善语法语。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轮也。
若菩萨成就此轮。乃至菩提。常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贪欲。乃至菩提。常生净国地平如掌众宝充满。亦以宝树而严饰之。复有若干种无价宝衣。璎珞幢幡金绳珠璎。而彼世界种种庄严罗网宝树。彼中众生远离憍慢我心贡高。颜貌端严诸根具足其心平等。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轮也。
若菩萨能成就此轮。乃至菩提恒求菩萨一切行愿。而无厌足终不暂舍。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嗔恚。乃至菩提悉除一切垢恼秽浊尘云暴风。于彼净国无诸浊恶断除憍慢。生彼国已形色端正。相好第一诸根不缺。禅定慈悲以自严饰。如是众生来生其国。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轮也。
若菩萨成就是轮。乃至菩提。恒求菩萨所作愿行。而无厌足终不暂舍。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其终身远离邪见。复能以此离邪见轮。令诸人天一切爱乐。若有众生流转六趣没生死河。如是人等起身口意。一切业障及烦恼障而障正法。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以此离邪见轮。碾断业结令灭无余。妻子眷属围绕左右。临命终时身不受苦。神逝所往亦终不见阎罗王等及诸狱卒。随善知识持戒清净。心乐福田恒生正信。命终之后得生人中。亦与善知识及诸持戒福田之人。而相遭遇还相依止令得正见。为善知识之所教授。修习善法恒离一切不善等恶。于诸善根皆悉成就。一切菩萨所行之道无不修习。以是因缘能度一切众生。入摩诃衍正法大海。乃至得菩提道。一切疑网及诸吉相常见断见。离我我所见。如此众生来生其国寿命无量。悉同法味皆是大乘。弃舍声闻辟支佛。及诸天魔一切外道并魔眷属。皆悉已离如是等恶来生其国。彼佛寿命无量无边。恒于其中而作佛事。般涅槃后令法久住。无所损减而更炽然皆悉一味。善男子。是名菩萨第十轮也。
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于声闻乘辟支佛乘不生讥嫌。及二乘人亦无讥嫌。乃至大乘亦复如是。于大乘人能令增广炽然三宝。于诸如来声闻弟子。成器及不成器者亦无讥嫌。而能庄严摩诃衍道。一切三昧诸陀罗尼乃至忍地。恒善修学证胜进法。不离诸佛及大菩萨善知识等听法信受。乐供养众心无厌足。求诸善根终不暂舍。菩萨所行六波罗蜜亦无厌足。善男子。若能成就如是十轮者。菩萨摩诃萨。疾成无上正真道觉。何以故。过去诸佛修行十善离一切恶。能现如是种种果报因缘无量相貌。具菩提道悉断一切烦恼结使。尽竭三恶皆使无余。是故能令绍三宝种。久住于世常得炽然。使不复受三有之身向于涅槃。为断阴入界等入无畏城。以此远离十恶因缘。具足果报如上所说。以是义故。善男子。若于此十善不修一者。求于佛道而复自言。我是大乘皆应当得无上菩提。如此之人是大妄语。多行谄曲种种欺诳。于诸佛所能断一切众生善根趣向三恶。是故善男子。具足十善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声闻乘辟支佛乘。修行如是十善功德。悉能具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善男子。以此十善而自庄严。求无上果修学大乘疾成佛道者。此则安立一切功德善根处所。若能守护十善。便于善根誓愿满足成无上道。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轮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悉舍离。胜于一切声闻辟支佛人。亦能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为十。常行布施。所谓饮食衣服象马辇舆。乃至己身手足头目髓脑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舍。若行施时不著躯命。亦不为己求世间法出世间乐。恒念度脱一切众生。修大慈悲巧方便智。如是心施于诸众生。为令一切皆得安乐故施。为灭一切众生结使故施。不受后有故施。不粗心故施。无嫉妒故施。乃至最下乞人亦如是施。不为受报故施。不求声闻辟支佛故施。求一切种智故施。乃至一人亦常如是修行于施。是名菩萨摩诃萨心施。成就初轮庄严法施。
如是菩萨从初发心。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应当守护恭敬供养。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为断己身三恶趣贫。但自饶益而不为他修行布施。菩萨摩诃萨为断一切众生苦恼。以大慈悲哀愍心施。是故能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不为于己而求果报。唯为最上第一乐故常行于施。终不染著人天生死五欲乐故修行于施。而为利益一切众生不念自身所受善恶修行于施。为断一切众生苦报修行于施。菩萨能如是行檀波罗蜜故。堪任为声闻辟支佛福田。若不染著世间五欲。而为具足大慈大悲能如是施。名为菩萨摩诃萨。亦名声闻辟支佛福田。假设修行无量布施。若不断于世间五欲不名为施。亦不名菩萨。不能与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不为贤圣所印。是故应断五欲无染著施。若染五欲则不名菩萨。亦非福田。如斯施者不能灭于烦恼少分。何况能除一切结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法施轮。若能成就十种法施轮者。速疾得日光三昧。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何等为十。所谓依止佛法。依止声闻法。依止辟支佛法。依止摩诃衍法。依止世间出世间法。依止有漏无漏法。尊重恭敬一切听受。随顺受持为他广说。
若为声闻人说。应四谛法究竟涅槃。而无嫉妒憍慢之心。不为利养一切名称。亦不自举亦不轻他。恒为一切发大慈悲分别演说。不为说辟支佛法及与大乘。
若为辟支佛人说。应十二因缘法。离老病死得尽苦际。都不为说声闻小乘菩萨等法。
若为大乘人说。应六波罗蜜。具足诸行证无上道。亦不为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随诸众生所应修行而为说之。于诸如来所演言教。乃至一句一偈。恭敬尊重终不诽谤。亦不隐没而作障碍。于说法人作世尊想。于听法者作病人想。于正法中作妙药想。弃舍五欲。为欲说法心常平等而不取相。善男子。是名菩萨摩诃萨十种法施轮也。
若菩萨成就如是十种法施轮者。便速疾得日光三昧。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具足戒轮。若成就此轮。从初发心远离五欲。于声闻辟支佛中。第一最胜为大福田。皆应供养而守护之。
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庄严戒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能出家受其具足。成就波罗提木叉。而不与声闻辟支佛共。若菩萨不以此戒能为众生除诸烦恼一切邪见。是则不名为摩诃萨。亦不名为声闻辟支佛大福田也。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护持净戒志念坚固而不退转。心恒专一不生异想。若见持戒破戒悭贪布施上中下等。有若干种无量众生。嗔恚恼害行住坐卧。于三有中阴入诸界而无分别。如是持戒。不著欲界持戒。不著色无色界持戒。不分别观察有想持戒。不为到不到故持戒。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相貌。发大庄严清净戒轮。从初发心常离五欲。如是菩萨摩诃萨。则能为一切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具足忍轮。若菩萨成就此轮者。从初发意能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尊重恭敬供养守护。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又菩萨有漏忍者则受诸有。亦不能无众生之想。依止果报依止功德。亦名住色声香味触忍。亦名羸劣忍。无所堪忍。悲愍念众生而修行忍。但是谄曲悦彼故忍。不为安乐众生故忍。
如是忍者。则与声闻辟支佛同。非大庄严亦非菩萨但有假名。如是菩萨。终不堪任为诸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是名菩萨世间忍轮。
云何名菩萨以大庄严出世间忍。为诸众生故。修行于忍而不染著。若于一切所作事务。言语相貌音声名字圣所住处。皆悉随顺而不舍于三结三受。三相三世。三有三业。如是等事悉不依止心恒寂灭而修行忍。是名菩萨出世间忍轮。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大庄严忍轮。从初发心常离五欲。是诸菩萨摩诃萨。能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为一切众生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1][2][3][4][5][6][7][8]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大庄严精进轮。从初发心离五欲者。能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精进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世间精进复有三种。一者修福精进。二者勇猛精进施戒禅定。三者缘于有漏及诸众生。依于果报福行住处。是名世间精进。则非摩诃萨也。
复次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心常平等。但为除灭烦恼业结而勤精进。于圣无漏无取无舍。亦无依止。无杂秽心。亦无乱想。持戒破戒。精进懈怠。布施悭贪。浊心慈心。如是一切皆悉平等而行精进。不于三界起种种想。于诸众生若闻言语造业处所。于阴界入无所取想而修精进。不依欲界。不著色界及无色界。不生到不到想而修精进。不著一切行。不依三种福而勤精进。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大庄严轮。从初发意离于五欲。名为摩诃萨。亦复堪与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为诸众生守护供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大庄严禅定轮。若菩萨成就此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是则堪为声闻辟支佛福田。一切众生守护供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禅有二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云何名世间禅。若菩萨依于阴相。染著欲界色界无色界修禅。依止三解脱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乃至地水火风空识等。皆悉依止而生染著。如是修禅。是名菩萨修世间禅。亦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不得名为摩诃萨也。云何名出世间禅。
善男子。所谓菩萨能出世间放大光明。不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皆无依止而修于禅。乃至身口意戒。三解脱门。阴界诸入。三受四大。空处识处。不用处非想非非想处。今世后世悉离空静。不依止空大空。是名菩萨摩诃萨出世间禅。
善男子。以如是相故。菩萨摩诃萨则能成就大庄严禅轮。从初发意离于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大庄严智轮。若能成就如是大庄严智轮。从初发意离于五欲。则能堪为声闻辟支佛而作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二种智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云何名世间智。所谓菩萨依止读诵。欲灭一切众生愚闇作大照明。如来所说种种无量。于声闻乘皆悉听受。自书使人书。自读诵亦教人读诵。若说辟支佛法及大乘法。皆悉随顺一切信受。若自读诵教人读诵。自书亦教人书。能为众生广说分别显示其义。读诵经法求诸无漏。八圣道分解脱之味。而不求于寂灭智慧。常有存相取著之心。是名菩萨世间智轮。亦与声闻辟支佛等无有异也。不可名为菩萨摩诃萨。云何名出世间智轮。菩萨摩诃萨修道之时。随其精进行住诵习。而于彼相不取不著不念不思惟。如是行类则非下劣心。如虚空同于寂灭。观法平等都无所著亦无所系。无生无灭心无退转。常行平等诸法实际。深入寂灭得无生忍。不取诸相心无增减。不依诸地亦不住智慧。菩萨若得如是具足智者。是名菩萨出世间智。有此行类则能成就大庄严智轮。从初发意不染五欲。亦能堪为声闻辟支佛福田。一切众生守护供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有大庄严轮。若菩萨成就如此大庄严轮者。从初发心断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
善男子。菩萨方便复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云何名菩萨世间方便。自为及人常怀彼此。种种伎艺而成就众生。能现如是若干种身。或现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父母身。随所应见而为现相。若有病人及看病者。瞻视羸劣无有能救。一切怖畏乃至应死。悉以方便救令解脱。常行四摄成就众生住于大乘若声闻辟支佛人。有不堪任为大乘器根不熟者。即于二乘法中。令使修习如是甚深微妙之法。开示显现第一义谛。超过凡夫颠倒境界。依于四依具四辩才。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住善取道入方便智道成熟众生。若诸众生有为名称。染著利养诸根动摇。而不成就涅槃善根。如是等人教令习诵。如来所说声闻辟支佛乘。成就离施功德教令劝助。若有众生多起嗔恚。其心甚恶而无哀愍。教令修行四无量心而得成熟。若见懈怠如是众生教令精进。多嗔众生教行忍辱。散心众生教令禅定。愚痴众生为说正法。令修智慧教化成就。若有众生无所依止无恭敬教。心令开示归依三宝。有如是等教使修习优婆塞戒。亦教八戒斋法。或有众生以种种伎术著作务处。教化成就如是等辈。恒沙菩萨有世间方便智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此方便智轮。以诸经论作务伎术。摧伏一切外道异学苦行智轮。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世间方便智。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
善男子。若有菩萨不依明师。亦不依止善知识。以是行类相貌。染著世间而自迷惑。如是菩萨。则不能住出世方便智轮。不名福田。亦不能善知众生诸行。若见不成法器众生。及声闻辟支佛乘根不熟者。于是人所显示大乘是名愚痴。无巧方便而教大乘人。舍菩萨道令修声闻辟支佛法。是为错谬不识人根。若见辟支佛人。教令舍离修声闻乘。不识人根而谬说法。有如是失堕于咎过。若见声闻人厌于生死者。为说世间三界果报乐著生死。不识人根而谬说法。有如是失堕于咎过。若有众生不断杀盗。乃至不断邪见。具行十恶诸不善根。见如是等而为显示菩萨大乘甚深之法。竟不说于恶道果报。生死受苦轮转诸趣。不识人根妄说诸法。堕于咎过亦名愚痴无方便智。若见乐持戒者为说布施。乐精进者为说持戒。乐忍辱者为说精进。乐禅定者为说忍辱。乐智慧者为说禅定。是名菩萨愚痴。无巧方便智轮。亦名世间智。则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亦不可名为摩诃萨也。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出世间方便智轮。若诸菩萨有所作业。皆为他人不念己身。作若干等种种伎术。乃至悉欲与人共之。如前所说。若有己利回施他人。见堪任器者而为说法。渐教声闻辟支佛乘。见辟支佛人。教令渐修摩诃衍乘。亦不为声闻人根不熟者。而为说乐生死法。为有杀生乃至邪见。为说声闻法生死所趣。若乐修施者。为说无上伎术。乃至乐智慧者。为说贤圣无漏智道。以是智慧成就众生。不取众生想及智慧想。是名菩萨摩诃萨能出世间最大庄严方便智轮。若菩萨摩诃萨成就此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是名菩萨摩诃萨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取法之慈而庄严轮不取众生相。何以故。取众生慈而庄严者。则是声闻辟支佛行。不能庄严大乘道也。声闻辟支佛虽修于慈。但自为己不为利人。为自调伏灭己结业。尽诸烦恼已得涅槃。为我人众生而修行慈。于他众生心常放舍。是故不名为大庄严轮。唯断己结不能为人除诸烦恼。菩萨摩诃萨则不如是。常为一切众生修行慈心庄严大慈。名为菩萨摩诃萨。无依止慈。不依止阴界入故而修行慈。不依止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而修行慈。不依止欲界色界无色界而修行慈。不依止此世后世故而修行慈。不依止此岸而修行慈。不依止彼岸而修行慈。不为不到故而修行慈。菩萨摩诃萨。唯缘法故而修行慈。此非声闻辟支佛之所能行。唯诸菩萨摩诃萨。乃能成就如是大庄严缘法慈轮。若菩萨从初发意离于五欲。如是菩萨摩诃萨。堪任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一切众生守护供养。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悲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名为摩诃萨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众生守护供养。何以故。一切声闻辟支佛。但自为己而修悲故。菩萨摩诃萨则不如是。而自亡己为一切众生故而修行悲。是故堪为一切众生作大福田。如是菩萨摩诃萨。能兼他人修四摄法。为成熟众生故。乃至舍己支节身命及以财物。以此大悲为欲安乐诸众生故。亦不得众生相。不得施者相。不得受者相。乃至不得施业果报相。行檀波罗蜜时。不取行相爱语利益及同事相。虽行四摄而不取相。常以最胜心第一心寂灭心。乃至无量阿僧祇心。无行阴界入心。无动摇而常安住。庄严大悲寂灭心成就众生。
善男子。以如是相能大庄严。不与一切声闻辟支佛共。菩萨摩诃萨具足成就此大悲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常为一切众生守护供养。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复次善男子。又有广遍虚空无边无有量数种种差别音声辩才一切三昧总持忍辱大庄严轮。菩萨摩诃萨若成就此轮。从初发意断除五欲。则能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一切皆应供养守护。
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广遍虚空无边无量种种差别音声辩才一切三昧总持忍辱大庄严轮。所谓菩萨照明一切法。犹如月光普照天下。无相无依心无所染。于诸三昧身心不动。眼眼触眼识悉皆不动。若眼缘触内生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生寂灭心与无生心。耳鼻舌身。乃至心意意识无生亦如是。能生三受寂灭心无生心。三世阴界入一切亦皆无生无有动摇。三界三行三戒。三乘三解脱。三根三触。亦寂灭心无生心。一切处无住。皆行无相檀波罗蜜。乃至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波罗蜜皆住寂灭心无动乱。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皆住不动。九次第定亦不动。乃至三行如不如相亦悉不动。知一切法悉无所障住八圣道。窟宅及非窟宅。有取无取。有漏无漏。有此彼岸。无此彼岸。无大无小。有作无作。有善无善。有记无记。于一切处而心不动。乃能如是大慈大悲兴大方便。为成熟众生守护三乘及四无畏。分别十地乃至十八不共法。于一切处皆住无作无起心常安住。取相三受皆悉寂灭。菩萨摩诃萨离一切相。得虚空眼火光照明三昧一切三昧王方便大庄严轮。若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除过去诸业。三恶趣苦皆悉消灭令尽无余。
善男子。譬如五日出时。一切泉流河池及诸大河。四大海水皆悉枯竭。如是菩萨摩诃萨。以广遍虚空无边无量阿僧祇譬喻言辞巧说辩才一切三昧总持忍辱大庄严轮。菩萨若能成就此轮。灭尽三有除诸恶趣。于过去世所有业障永灭无余。
善男子。譬如世界劫欲尽时。此四天下及八万四千诸河渚等。并四天王一切诸山。皆悉败坏消灭永尽令无有余。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成就一切三昧诸陀罗尼忍辱轮者。能灭先世所作恶业。乃至三有一切恶趣永尽无余。
善男子。譬诸黑闇遍满虚空。日轮出时一切黑闇皆悉除灭。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能成就是大庄严轮。乃至一切三昧总持忍辱轮。己身及他颠倒诸闇皆悉消灭。如是虚空无边智日。悉能消灭先世诸恶不善使业永尽无余。是菩萨不随恶知识。常不离诸佛而听正法。乃至不离诸菩萨行。于其梦中心常念佛。
何等是菩萨摩诃萨大庄严遍满虚空广大无边无量阿僧祇种种言辞音声辩才一切三昧总持忍辱轮。
菩萨摩诃萨。入于初禅乃至第四禅。入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入满足灭尽定。乃至满足灭三行心。无动受心。想触意行寂灭不动。或住一日一夜。乃至七日七夜住于禅味。亦住第一义空。身诸毛孔出于暖气。烧灭一切结使业薪。如是次第逮深正念。一切身体悦乐满足。
譬如自在天子入现一切乐三昧。入是三昧已。一切身毛孔中皆悉受乐。如是乐相触菩萨身。而便自忆念佛。念佛已即便见佛无复余相。
若念一佛则见一佛。若念无量佛则见无量佛。若念佛身少分则见少分。若念佛无边身则见无边身。若观自身作佛相者。则见己身同佛相好具足庄严。若观他身欲作佛者。则见他身亦同其佛庄严相好。若欲随观众生皆作佛相者。则随所观同佛身相余无所见。心所起念皆实不虚。知一切法如幻如水中像。悉观三受三行永尽消灭。
如是观已还入灭尽定禅悦味食或于一七日二七三七。乃至七七日。或十日五十日。如是乃至百千万亿劫。还入实谛空观如前念佛。成就作是观已。
善男子。以如是相广大遍满虚空无量无边阿僧祇种种言辞音声辩才一切三昧总持忍辱轮。
菩萨成就如是轮故。断除五欲。灭尽过去一切恶业。三有六趣皆悉消灭令无有余。堪为声闻及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一切守护供养。离四颠倒愚痴大闇。不复更随诸恶知识。常不离佛得闻正法。乃至梦中见佛听法供养众僧。于一切菩萨所行之道。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净佛土。于彼佛国一切众生悉皆化生相好如佛。住摩诃衍结使微薄。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说是法时。恒河沙等无量菩萨。本所曾闻念佛正法。若有废忘今悉还得。无量众生闻是念佛百千三昧。悉入一切三昧方便。皆得忆念总持华鬘。无量众生而皆依止首楞严三昧。乃至成就电光三昧。得一切法照明逮无生忍。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无量众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无量众生皆求出家入佛法中。无量众生住于十善。有发声闻心者。有发辟支佛心者。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得不退转者。无量众生得世间正见。以正见因缘故断恶趣结。皆得生天及在人间。归依三宝弃舍五欲。于佛法中而得出家。离一切邪见得清净信。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善男子。汝当以此不退法轮。授地藏菩萨记。若有众生读诵此经。为他解说住是法者。应当拥护十法。
何等为十。拥护一切财物。离一切恶。一切邪见。邪归依十恶。一切身过。一切口过。一切诽谤。一切破戒。一切横病。一切横死。如是众生临命终时。皆得见佛即生天上。若有众生读诵此经。应当拥护如是十法。是名诸佛伏藏。佛说是经已时。四部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地藏菩萨等。闻是经已欢喜奉行。
[1][2][3][4][5][6][7][8]